天天都有新节目,却总看不到想看的,怎么回事?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普遍且令人沮丧的现象。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内容生产空前繁荣的时代,“天天都有新节目”不再是什么夸张的说法,从各大电视台到流媒体平台,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仿佛总有看不完的选择。

然而,即便选择如此丰富,我们却常常感觉“总看不到想看的”。这背后有多重原因:

首先,内容生产的“广度”与“深度”失衡。平台为了追求流量和覆盖面,可能更倾向于生产大众化、同质化的内容,或者是一些猎奇、爆点型节目,而那些需要一定耐心、具有独特视角或深耕特定领域的优质内容,反而可能被边缘化,不容易被发现。

其次,算法推荐机制的“信息茧房”效应。无论是视频平台还是音乐App,其算法会根据我们的历史观看/收听记录来推荐内容。这固然提高了效率,但也可能让我们被局限在熟悉的领域和风格里,算法不断强化我们的已有偏好,使得我们看到的内容越来越相似,难以接触到新的、可能符合我们兴趣但从未接触过的节目。

再者,信息过载与注意力稀缺。每天面对海量的节目信息,我们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仔细筛选和品味。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匆匆浏览节目单或推荐列表,看到标题或封面就跳过,导致真正符合心意的节目可能在无意识的浏览中就溜走了。

此外,个人兴趣的变迁与认知局限。随着时间推移,我们的兴趣点可能会发生变化,但可能没有主动去寻找相应的新内容。同时,我们对“想看”的定义也可能过于狭窄,没有意识到有些节目虽然形式或题材不同,但可能同样具有吸引力和价值。

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内容生产者提供更多元化、高质量的选择,平台优化算法推荐逻辑,减少“信息茧房”效应;另一方面,我们自身也需要培养更主动的搜索和发现能力,拓宽信息获取渠道,花更多时间真正地“看进去”和“品下去”,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得到”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