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秃什么时候消失


很多家长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孩子出生没多久,后脑勺的头发就开始稀疏脱落,这样的外观让人感到些许忧虑。每当在小区里遇见时,总会有人热心地提到是不是孩子缺钙了,应该补充钙质,或者赶紧去看医生。

那枕秃究竟是何因造成的呢?自1907年以来,不少医生就已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它并非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多大的影响,也引起了少数医生和专家的关注。虽然有所研究,但目前对其成因的了解仍然相对有限。

考虑到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而枕部与枕头或床垫的接触又是非常频繁的,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这可能与头皮的摩擦有关。而一些国内专家认为,佝偻病患儿的多汗问题会导致他们磨蹭头皮,进而产生枕秃。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他们推测是否睡姿因素会影响其结果。

对于睡姿与枕秃关系的探索,儿科学会在其指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们从1992年开始推荐婴儿仰卧睡觉,这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对比机会。某些研究者针对此进行了对比研究。

枕秃的真正成因是什么呢?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毛发的生长周期是受到季节性影响的。在动物界中,毛发在冬季生长,而到了夏季则进入休止期并开始脱发,然后长出新的头发。同样地,胎儿在也遵循着这样的规律。

具体来说,胎儿在生长过程中,头皮上的毛发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例如,在孕20周时出现无髓胎发;到了胎龄约5个月时,额骨和顶骨的胎发进入休止期;而枕部的胎发并未如此。额顶部在8至12周大时发生脱发现象。巧合的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恰好是最易出现枕秃的时候。

随后在孩子出生后,因为长期的睡眠时间以及枕部的摩擦作用,加速了枕部胎发的脱落过程,从而形成了枕秃。

枕秃是孩子生理换发的正常现象。尽管这个过程可能会带来一些外观上的变化,但它并不是疾病的表现。枕部的摩擦只是加速了这一换发的过程。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枕秃与孩子的睡姿并无直接关系。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对193名孩子的统计显示,大约有20.2%的孩子存在枕秃现象。经过详细分析后并未发现其与睡姿有直接联系。

关于枕秃与缺钙之间的联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澄清。虽然这一观点在国内较为流行,但在最新的《尼尔森儿科学》中并未找到与之相关的内容。相反地,有研究指出母亲的分娩年龄、分娩方式以及胎龄等因素可能与枕秃的发生率有关。

权威机构的看法也支持这一点。例如儿科学会旗下的健康儿童网站指出:“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会经历部分或全部头发的脱落。这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当孩子不再磨蹭头皮或者撞头时,头发自然会恢复正常生长。”而香港卫生署则强调:“孩子头发浓密或稀疏的程度因人而异……头发稀少并不意味着缺钙或缺乏营养。”

总结来说:枕秃是孩子生理换发的正常现象而非疾病。如果仅是枕秃且没有其他症状表现时无需去医院接受治疗和各种检查。同时也不需要过量补钙等操作。

对于早产或低出生体重的孩子来说其钙需求可以通过母乳和配方奶满足;对于正常孩子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即可预防佝偻病。过量补钙可能导致孩子便秘、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并增加肾脏负担。

读到这里您应该对枕秃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了吧?下次再有“热心人”用“缺钙”来“关心”您的宝贝时可以笑着告诉他/她:别担心我宝宝是健康的而且不缺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