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表达了什么感情


慈母手中织线牵,游子身披情绵绵。

母爱缝密难解尽,慈心咫尺思牵绊。

千古吟唱颂母恩,感人至深孝难量。

—— 源于唐·孟郊《游子吟》

众多读者熟悉孟郊的这首诗作,但鲜为人知的是,诗题下原本还有一行小注:“迎母溧上作”。

孟郊写下此诗时,已年近半百。他在进士及第后任职溧阳尉,随后接来了母亲同住。旅途之中,他回忆起与母亲的往昔岁月,遂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

面对年迈的母亲,孟郊心中既有无尽的感激,也交织着许多忧伤和酸楚,或许还夹杂着一些愧疚。

孟郊自幼便十分懂事,母亲的使他内外完好、色夷气清。为了追求自己的事业,他不得不离开母亲外出宦游。科举之路的坎坷,直至贞元十二年终于尝到进士及第的喜悦。

在外的日子里,游子身上的衣物总是母亲亲手缝制的,针脚细密。这不仅是对远游人的祝福,更是家人深深的牵挂和期盼。

此诗虽仅有六句三十字,却情感真挚、感人至极。它以游子临行前慈母缝衣的场景为载体,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这种发自肺腑的感情是此诗千百年来流传不息的根本。

在今天高举文化自信的时刻,重读此诗更能感受到满满的传统文化元素和深深的。它教导我们要学会感激、理解忠孝、知恩图报。

历代描写母爱的诗作众多,但《游子吟》特别能打动人心。因为它是历朝历代最常见的场景之一,正是这种平凡与常见激发了读者普遍的共鸣。

《游子吟》不仅表达了母爱的深情,也体现了忠孝不能两全时的无奈和矛盾。

《游子吟》还传达了知恩图报的精神,这是为人子女都应该牢记的慈母养育之恩。

孟郊的诗从内心深处流淌而出,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游子吟》所表达的远不止于此。永恒的母爱、永远的恩情都在这简短的诗句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