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冲为什么被发配沧州
萨沙带来一本正经的解读,聊聊第311期的话题:林冲为何不杀死高衙内,携娇妻远走高飞呢?探究背后原因,发现并非简单的一言以蔽之。
林冲的行为,其实映大部分人的真实面貌。正因为刻画得过于真实,许多《水浒》的成年读者并不能感同身受。看林冲,就像是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懦弱、自私与委曲求全。
那么,为何不杀死高衙内,带着娇妻逃走呢?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考虑。
杀死高衙内的性质与误闯节堂截然不同。前者是死,后者仅是犯。节堂虽为军地,理论上闯入便是重,但具体情况需具体分析。若无法证明林冲有恶意企图,仅视为误入,或许只会刑而非处死。实际上,林冲之后闯入节堂,也只是被发配到沧州几年而已。只要刑期结束或皇帝,他便可重获自由。如此看来,林冲选择保留性命和前途,舍弃娇妻,似乎有其合理性。
再说,林冲的家境并不贫寒,至少属于中产。他能花费巨款购买宝刀,可见家底殷实。服刑结束后,他仍有能力继续过富裕的生活。若杀死高衙内,情况将大不相同。高太尉的家人被杀几乎都是死刑,高衙内亦难逃此劫。当年的教头,只因父亲与高俅有隙,便差点丧命。林冲虽委曲求全,但绝不会选择这条必死之路。
杀了高衙内,林冲的逃亡之路亦难以为继。即便逃到经略相公麾下,亦需边关大将庇护。但高俅滔天,谁敢轻易得?即便投奔,亦难寻安身立命之所。即便找到安身之处,亦将面临北宋大军的围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林冲的生存机会微乎其微。
林冲在感情甚笃之时休妻的真实原因究竟为何?难道真的只是怕耽误妻子的青春?实则不然。宋代礼教束缚下,林冲夫人的地位稳固从一而终不改嫁的原则使得他压力巨大将其抛给了自己娇妻而选择躲避实际压力。此举虽卑鄙却无奈背后反映出林冲的软弱与无奈其妻子虽柔弱却坚韧不屈骨子里的骄傲宁愿赴死也不愿嫁给的高衙内后据说他懊悔不已因愧疚和内心的挣扎最终在四旬之年因颓靡不振而中风饮酒过度导致了他的不幸结局让人不禁扼腕叹息感叹命运的无常和人性的复杂这背后的故事引人深思值得细细品味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