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为什么能飞那么高
歼-8战斗机被誉为空中美男子,是我国首款能飞2.2马赫的双发超音速战机。它的机头进气道引人注目,让人好奇那个独特的椎体是何用途。实际上,这个突出的结构被称为进气锥(激波锥),主要用于调节进入战机发动机的空气速度。
这个神秘的进气锥设计,其实是为了适应高速飞行的需求。普通的喷气发动机需要在亚音速环境下工作,而歼-8面对的是超音速气流。进气锥的存在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将高速空气的速度调节到发动机能够利用的程度。虽然这一设计在今天看来较为罕见,但在特定需求下仍被应用在一些飞机如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上,其最大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压缩空气,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随着飞机速度的提升,机头进气锥的位置也需要做出调整。当飞机速度接近或超过3马赫时,空气流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气锥的位置会随着飞机速度的变化而调整。从空气动力学的角度来看,流线型的机头设计是最理想的,但由于制造原因的限制,一般呈现圆润的形状。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歼-8战机采用这种设计,苏联的米格-21、的歼-7、英国的TSR-2以及法国的幻影和SR-71战机都采用了类似的进气锥设计,但具体的位置有所不同。例如法国的幻影战机的进气锥被安装在机身中部贴近地面的位置,而的SR-71战机则将进气锥放置在机翼上。这进一步说明了这种设计是为了适应发动机的需求而进行的调整。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战机逐渐采用了更为先进的进气道设计,如DSI进气道等。这些新型进气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飞行需求,解决了传统进气锥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某些特定需求如导弹和高超音速飞行器而言,这种设计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飞机中更多的先进技术逐步取代老旧技术的我们也应该铭记这些老旧技术为航空事业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