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完冰为什么浑身没劲


自进入三伏天以来,小李的身体状态一直不太理想。在公司的空调环境下,他时常感到冷飕飕的。每当他饭后外出散步后回到公司,总会遭遇头痛、恶心和浑身无力的情况。其实,像小李这样的体验在夏季并不罕见。

夏季高温多雨,符合中医所说的“暑多挟湿”的特征。这里的“暑多挟湿”是指,除了气候炎热,夏季还多雨潮湿。热蒸湿动,空气湿度增加,因此暑邪入侵时,常伴随着湿邪一同侵犯。湿为阴邪,容易损伤的阳气,阻塞气机,导致人们感到四肢困重、无力,胸闷、食欲不振、恶心欲呕等症状。那么,在夏季如何有效地防湿和祛湿呢?

我们可以通过食疗来达到祛湿的目的。中医有“食同源”的说法,很多中材都可以作为食材使用。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以加入一些具有祛湿功效的中,如赤小豆、薏米、山、茯苓、莲子、白扁豆、冬瓜皮等。这些食材与大米或小米一同熬粥,既能健脾祛湿,又能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对于不喜欢喝粥的人,可以选择煲汤或炒菜的方式来食用这些材。

夏季出汗多,饮水量大,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推荐香薷佩兰饮。取香薷10克、佩兰10克制成茶包,泡水代茶饮。这既能祛湿,又能解暑。对于口臭的人,可以用香薷煎水含漱,效果较好。

适当的运动也是祛湿的好方法。清代医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到:“湿胜则阳微。”这意味着湿气过盛会导致阳气衰微。动能生阳,汗能排湿。适量的运动可以振奋阳气,改善身体脏腑功能,同时让湿邪通过汗水体外。

夏季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慢跑、游泳、太极拳、八段锦等有氧运动。运动过程包括热身、运动和放松三个阶段,让自己微微出汗即可。针对夏季多发的妇科病、带下病、尿路感染等疾病,建议经常练习瑜伽蝴蝶式。这个体式能促进背部血液循环,增加腹腔和的供血量,调节月经周期、泌尿功能,很适合经常坐办公室的朋友。

经络穴位也是祛湿的有效方法。平时可以多足三里、承山穴,睡前用热水泡脚,水温约40度。泡脚的同时足底涌泉穴,或者从三阴交穴开始,顺着骨缘推到阴陵泉。用这种方法疏通足部的经络、穴位,有助于健脾祛湿,提高睡眠质量。如果出现四肢困顿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可以用特定的中材熬水泡脚,辅以,效果更佳。

以上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夏季有效防湿和祛湿,保持身体健康。(湖南中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病科副教授 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