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的水为什么流不完
世界上的众多河流,其源头大多深藏在山脉之中,尤其是那些庞大的河流,它们的起源几乎都在遥远的高原。这是因为,河流所依赖的源源不断的水资源,基本上都来自于高山的融雪。
秋冬之际,高原上开始积起厚厚的雪或冰,仿佛储存着大自然的水资源。而到了,随着温度的回暖,这些积雪开始融化,为下游的河流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流。这种山区储水的方式,就像大自然中的冰箱一样神奇。
我们不禁会产生疑问:即使没有积雪,山脉是如何持续为下游的河流提供水资源的呢?
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逐渐下降。潮湿的暖空气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冷却,所含的水分子变少,因此会凝结成小水珠。有时,这些小水滴不足以形成降雨,就会在山区化为雾气。而高山更容易降雨的原因还在于它阻挡了空气流动,迎风面降水量充足,背风面则常形成雨影。
山脉不仅更容易降水,其储水能力也十分惊人。山脉就像一条吸水的毛巾,能够吸收大量的雨水,并缓慢释放。植被、落叶、泥土、砂砾等都是优秀的储水材料。下雨时,一部分水会在山的表面流失,但更多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渗透。
虽然这些天然材料有很好的“锁水”能力,但在重力的作用下,水还是会慢慢下沉。当遇到难以渗透的岩石时,便会形成清泉。这些从石头缝里涌出的泉水,就像一条不停滴水的湿毛巾。有时,这些清泉甚至会形成壮观的瀑布。
这些水渗透的最终归宿是明面的河流和看不见的地下河。山脉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供水,是因为它从未停止从空气中收集水分。
但遇到严重的干旱,降水量锐减时,山脉也会受到影响,供水能力会减弱。这时,山里的干旱程度虽然不会像平原那样明显,但山脉仍会通过温差为自己补充水分。
尽管山脉经常给人一种稳重的感觉,但其水循环系统却十分脆弱。我们常听到的“水土流失”就是对这一现象的警示。山地土壤由于海拔、温度等因素形成的速度较慢,通常较为年轻、浅薄,不易固定,容易受到侵蚀。人类的活动很容易整个山脉的“水平衡”。面对全球变暖这一重大危机,山脉的出水能力也在减弱。作为“巨型水塔”的山脉出水量减少,直接影响山脚下我们的生活和农作物灌溉。
山脉就像一座巨大的水塔,收集并储存水分,然后缓慢地为下游供水,这也是其水源不断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