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码头为什么那么便宜


财经天下专访——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深度分享创业历程与挑战

【导语】经历了裁员、融资失败等危机后,洋码头在创始人曾碧波的引领下实现了结构性盈利。在接受财经天下专访时,曾碧波坦诚分享了创业期间的困惑与反思。

曾碧波简介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毕业于上海交大,后于加州大学攻读MBA主修战略。曾在雅虎和B2B电商始祖Ariba工作过,还曾在全球领先的电商平台eBay易趣任职。2010年,从硅谷回国后创立洋码头海外购物平台和贝海国际物流,首创买手商家模式。

在经历了系列危机之后,洋码头于2017年10月宣布实现结构性盈利,并透露C轮融资已谈妥,将在不久公布。

面对《财经天下》的采访,曾碧波深入探讨了洋码头的商业模式、发展历程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谈到融资问题时,曾碧波表示,过去两年中,尽管洋码头经历了困难时期,但始终坚持通过盈利逻辑的自然增长来实现盈利,而非依赖短期的促销和提价手段。他解释说,结构性盈利是支撑规模性盈利的基础,目前洋码头尚未达到规模性盈利的阶段。

洋码头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向卖家收取的交易佣金。自2016年9月开始,洋码头对每笔成交订单收取一定比例的交易佣金。今年9月,佣金比例有所调整,平均增加了一倍。

在融资方面,洋码头上一次融资还是在2015年初,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再无融资消息。曾碧波表示,尽管融资历程波折,但公司始终积极与资本方接洽。他提到,在战略新兴板取消后,公司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确定盈利方案、调整员工数量等。

关码头的商业模式,曾碧波详细介绍了C2C模式与B2C、B2B2C模式的差异。他表示,洋码头以C强化平台的灵活供应链特性,但入驻的是经验丰富的商家团队,都是具备当地零售资质的公司团体。

在吸引客流方面,洋码头最初通过QQ群推广引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撮合交易的效率逐渐提高。曾碧波表示,洋码头的流量分发策略关注转化率与用户需求的结合,通过大数据预测用户喜好,将适合的商品推送给用户。

谈及跨境电商领域的竞争态势时,曾碧波表示,自营电商与平台型电商的核心能力不同,方向也不同。洋码头作为平台型电商,优势在于建立规则和机制,如流量分发、买手优劣判断等。他也分享了洋码头处理商品质量问题的努力,如完善退货流程等。

要成为洋码头的买手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过程,包括提交多种法律文件、证明和保证金等。洋码头的海外团队还会定期对卖家进行沟通和验证。

展望未来,曾碧波表示洋码头争取在3年内做到年交易额500。同时他也提到了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总体来说他保持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并表示公司将继续努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和服务质量保障用户权益实现更广泛的商品选择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为卖家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实现双方共赢的局面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此外他也呼吁业界同仁共同合作推动跨境电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共创美好未来为全球的消费者带来更多便利和选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