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里的女小丑
千古文人的侠客梦,用笔墨描绘出壮志凌云。不仅是文人,国人心中大都藏着一份侠客情。实际上,西方人同样如此,只是他们更倾向于称那些英勇角色为超级英雄。
有一种说法是,我们的侠客往往掩住下半张脸庞,这种习惯或许与“侠”字的谐音“下”有关,因此常常自称“在下”。而西方侠客们则更倾向于遮盖上半张脸庞。
西方人将超级英雄视为“super hero”,其中“super”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在上、上方、超越”。他们更倾向于遮盖上半张脸庞。
这样的习俗似乎合情合理,听起来也颇具道理。其实,无论是遮盖上半张脸还是下半张脸,都是为了更好地隐藏自己的身份特征。
在古代,女子外出时常常会使用扇子或戴上名为“帷帽”的装饰物来遮掩面容。这种帷帽最初的形式被称为“幂篱”,用皂纱(黑纱)制成,四周有宽檐儿和下垂的丝网或薄绢,用以遮挡面部。它最初是西北少数地区用来抵御风沙和烈日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原女子的出行之服。
在古装剧中,我们常看到女子戴的面纱便是这种帷帽的演变形式。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更注重“含蓄”,更偏爱“眉目传情”。即使遮住口鼻,也不会影响情感的表达和交流。
相比之下,西方人更加重视“开放”,他们认为嘴巴是最具表现力的部位。由于西方人的嘴部通常较大且更具表现力,遮盖嘴巴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在漫画中,无论是佐罗、美队还是蝙蝠侠等超级英雄,都强调突出主要特征。
东方侠客的头发和眼睛多为黑色,因此遮住下半张脸更容易隐藏身份。而在黑夜中,不熟悉的人往往难以辨认。相比之下,西方侠客的头发和瞳孔颜色多种多样,且多集中在上半张脸。
东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对遮挡面部不同的看法。在西方人看来,蒙住口鼻可能会被误解为患有疾病或传染病。在全球新冠病毒流行的背景下,西方人对此特别敏感。
东方侠客深受儒、墨、道家思想影响,他们的行为准则和侠义精神截然不同。他们可能会默默地救助他人而不求回报。而在英雄救美的情节中,东方若见到英雄外貌不佳或身材矮小,可能会保持矜持;若英雄英俊魁梧,则可能表达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相较之下,西方英雄往往需要面对更多挑战和互动。除了接受被救女子的感激之外,他们还可能遭遇反派的调戏。如果英雄遮住下半张脸庞,像蝙蝠侠被小丑女、猫女和豹女强吻等情节就会变得极为不便。
虽然东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但无论遮盖上半张脸还是下半张脸都有其背后的文化含义。现在看来,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喜好和原则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