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为什么要用豆瓣评分


近期,电视剧《暗恋·橘生淮南》的豆瓣评分引发了广泛关注与热议。除了粉丝打榜和水军生意,情绪化打分或恶意打分现象在豆瓣影评区愈发普遍。

该剧改编自八月长安的同名小说,讲述了盛淮南与洛枳长达十五年的青春成长故事。作为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之一,其前两部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暗恋·橘生淮南》的口碑成绩却未能达到预期,目前只有5.3分。

导演对于豆瓣评分提出了质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标准导致了这些低分评价。他指出,剧中女主角的人物塑造或许未能得到所有观众的认同,部分情节的改动也引起了一些书粉的不满。该剧三个版本的影视化改编也影响了观众的评分。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影视剧主创对豆瓣评分提出质疑了。在口碑效应愈发突出的当下,一部剧或电影的豆瓣评分往往成为观众观看与否的标准。近年来关于影视剧豆瓣评分的争议和官司也经常出现,人们对于豆瓣评分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

豆瓣创始人阿北曾介绍过豆瓣的打分机制,强调水军的存在对评分影响有限。随着用户的不断涌入,情绪化打分或恶意打分现象逐渐增多,一些观众甚至未看过作品就给出评价。

面对这样的现象,观众是否可以适当思考,避免让豆瓣评分成为情绪宣泄的出口呢?对剧作尽量保持客观理性的评价,两方都能心平气和,才能为影视行业带来更良性的影响。平台也应维护正常的讨论范围,隐藏与条目无关的短评,为观众提供更有质量的评价环境。

回归到《暗恋·橘生淮南》,虽然目前该剧的口碑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仍然存在反转的可能性。导演表示“躺平任嘲”,并呼吁观众理性评价。在豆瓣电视剧讨论专区也出现了不少逐渐认可该剧的评价。最终的评价还是需要观众理性看待作品本身的内容和质量来给出客观真实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