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山为什么能帮助蚕宝宝吐丝结茧


人常说,“衣食住行”,“衣”排第一。当《舌尖上的》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穿在身上的》便带着大美华夏与我们相遇。服饰的演变与社会变迁紧密相连,纪录片《穿在身上的》将专注于服饰本身,探寻时尚源头,挖掘精致工艺,再现服饰文明。

首集——桑麻之源

数千年的农耕文化,宛如长河从远古蜿蜒至今。无论是吃在还是穿在身上,其根源都来自于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桑麻,既是农事的代名词,也是历史悠久的织物纺品原料,更是自然对华夏的馈赠。

衣物承载着道义,每一种面料都有其独特的气质。本集将追溯华美服饰的源头,通过不同角色的人生历程,感受自然赐予我们的那份生命原初的纯真和感动。从麻到布,从古老的作物到穿在身上的纺织品,每一步都见证了匠人们的智慧和汗水。

在湖南浏阳的太坪村,谭志祥独自种植苎麻,用传统手艺制作夏布。他的手中,我们看到了上千年未曾改变过的古朴制作工艺。从苎麻皮中分离出植物纤维,再捻成连续的一根,这一步称为绩麻。绩好的纱线球被挂起来,整理到要上纺车的木架上,这一步又叫做整经。谭志祥牵出一匹布所用的纱线,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丝绸文明在悠久漫长。在江南的新市古镇,黄松法老两口保留着种桑养蚕的习惯。养蚕时节,家中几乎被蚕宝宝的海洋所占据。当蚕宝宝长成小手指粗细、光泽白亮时,他们将吐丝结茧。这是蚕宝宝需要大量新鲜桑叶的阶段,也是黄松法两口子最辛苦的时期。

从蚕茧到蚕丝,缫丝工艺必不可少。在新疆和田的手工作坊里,匠人们仍使用传统的手工缫丝技艺。艾德莱斯绸制品几乎受到所有女性的喜爱。经过扎经染色的丝线被放在织机上编织成带有绚丽图案的艾德莱斯绸成品。

纪录片还探索了人与自然的连接。服装设计师马可一直在寻找这种连接,她放下荣誉,追寻西南大山深处的传统手艺,让缓慢、自然、纯朴的手工艺焕发新的活力。她所设计的服装被用于云门舞集的舞蹈作品中,呈现出太阳和土地的颜色以及麻布的粗犷质感。

《穿在身上的》带我们去探寻服饰背后的故事,每一集都充满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桑麻到霓裳,从子衿到匠心,每一集都是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2财经频道将于每晚22:38分播出这部纪录片,让我们共同见证穿在身上的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