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品读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第39讲,体验圣贤智慧的洗礼。其首要教导,无非三字之箴言:仁、谦、则。

要心存仁厚。无此心,便无法领略圣贤之的深邃与博大。若无替人着想、感念恩德之心,则难以深入学习,更难以持久坚持。记得昔日,蔡老师曾言及,对于孩子们而言,何为好心、何为坏心?孩子们纯真的回答道:“说妈妈笨是坏心,而当有物欲者想分享时,主动让出是好心。”这种单纯的认知,虽是孩童之言,却折世界中难以达成的深邃哲理。

再谈第二点,学习圣贤文化需持一颗谦卑之心。应当时刻怀有向周围一切学习的心,无论是人或事,皆视之为自我成长的助力。此心应恒常不息,持续不断地求取精进。

第三点尤为关键,以身作则之举乃不可或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自身行为端正,自然能够为他人树立榜样。当自身能做到之时,自身之行为便成为最佳的教科书,也是赢得他人尊重的直接途径。故而,以身作则,实为至要之举。

此讲亦涉及学习圣贤文化之心法——君亲师之道。待人接物之际,应能以身作则,为君之道;应视人为亲,为亲之道;应无私他人,为师之道。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宠”字之害。过分的宠溺无论是对于孩子、妻子、丈夫还是其他家庭成员,都可能带来不良的影响。对于孩子过度的宠溺实际上是害了他们,让他们过早地享受了,却可能损及他们将来的福祉。宠溺使他们无法察觉他人的付出,以为所有人都应为他们付出,变得自私自利,忘却了父母的养育之恩,自然也不懂得孝顺父母。对于初为人妇的妻子亦是如此,应秉持贤德,使家庭繁荣昌盛而非制造矛盾。对于夫妻相处之道,人一直倡导中庸之道,凡事过犹不及。夫妻之间应相敬如宾,相处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