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垛的拼音是什么


草堆,又称为草垛,是由稻草、麦秆等农作物秸秆集中堆放而成,自古以来就是乡村的一大特色,承载了无数乡村居民的乡思与回忆。

在六七十年代的江淮乡村,秋收与夏收的季节是繁忙的。麦子、稻子、黄豆、蚕豆等各种农作物先后成熟,农民们须优先将麦子和稻子收割并储藏起来,因为它们是主粮。收割后的稻草和麦秆也需要妥善处理,通常就会堆成一个个的草垛。

我记忆中的童年时光,从合肥回到家乡青岗集的岁月里,我开始了边学习边劳作的生涯。那时,村里的社员们辛勤地在生产队里劳作,按劳力和出工情况记工分。每家分得几块自留地,种菜或粮食。到了秋末和夏初,就要播种和收割作物。

我帮助母亲收割自家地里的麦子或稻谷,并将它们挑到打谷场上。然后我们用人力将稻子或麦子打下,晒干后归仓。接下来,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将稻草或麦秸捆好并堆成草垛。那几年,家中只有我们三人——我和母亲、弟弟,因此我过早地承担了许多农活。

那年秋天,草垛的堆砌起初是由他人帮忙的。但第二年夏天垛麦秸时,大家都在忙自己的事,母亲便自己动手垛草垛。虽然起初有些困难,但我仔细观察并掌握了基本技能。之后我便独立完成了自家的草垛堆砌工作。

那时的草垛不仅仅是储存饲料的场所,还是我们儿童的玩乐之处。放学后和小伙伴们玩捉迷藏时,草垛成为我们的藏身之地。同时我也记得那时候农村生活很真实而自然。收割后的稻草并不像现在那样被直接处理成肥料,而是被我们精心地堆砌成一个个高大的草垛。

随着时间流逝,我离开了家乡去外地工作。虽然回乡的次数不多,但草垛的形象却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最近几十年里我再次回到家乡时发现草垛越来越少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的劳动力也向城市转移了。

对于我而言,草垛与我的少年时代紧密相连,承载着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回忆。那时伙伴们的欢笑、乡村的风景、成年的思绪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我记忆中的草垛里。

最难忘的便是那片属于我的巢州土地上那独特的景象——那便是高高堆砌的草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