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蜂子蛰了运气好不好
当遭受蜜蜂、大黄蜂、胡蜂等昆虫的蜇伤时,这往往代表着一种生物性损伤的临危情况。蜂毒的成分主要涉及组胺、毒和蚁酸等,这些成分在蜂类尾部的毒刺刺入皮肤后,能够注入,从而导致生物性中毒反应。这一系列的中毒症状不仅可能局限于局部,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的连锁反应,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引发溶血、肝肾损害以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面对蜂类蜇伤,我们的身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被蜂蜇伤后,受伤部位的皮肤会立刻出现灼热感、痛痒感,周围的会变得并伴有肿胀。特别的是,受伤的中心常常可以见到由毒刺造成的淤点。在部分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形成水疱。部分人可能还会出现全身中毒的迹象,皮肤在短时间内变得红肿并伴有剧烈的疼痛。一旦不幸被成群的蜂类蜇伤,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更为严重的情况则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当我们遭遇蜂类蜇伤时应该如何处理呢?
应迅速拔出毒刺。若在伤处发现有毒刺残留,必须小心将其拔出。拔出时需注意,不要过度挤压,以免毒液进一步扩散。可以通过使用胶布粘贴后揭起,或借助镊子将刺拔出。
要针对毒素进行中和。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此时可利用肥皂水或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并敷贴伤口;而黄蜂的毒液呈碱性,则可以选择硼酸粉或食醋进行清洗,若有酸性水果的如柠檬、橙子等也可临时使用以缓解局部症状。
对于局部的红肿、疼痛和水疱渗液等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使用炉甘石洗剂来减轻炎症;若红肿严重并伴有水疱渗液,可以采用3%的硼酸水溶液进行湿敷;当疼痛难以忍受时,可适当使用止痛剂。若受伤部位在四肢,应减少活动并使用冰袋冷敷以降低毒素的吸收。
倘若患者的全身症状十分严重,如出现呼吸困难、休克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并送往医院救治。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需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那么如何预防这些不期而遇的蜂类蜇伤呢?
第一,当有蜜蜂在身边飞过时,最佳的策略是保持镇定并静止不动。你的不动通常不会引起蜜蜂的注意,但如果你采取进攻态度,蜜蜂可能将你视为威胁并进行蜇刺。
第二,行走于茂密的草丛中时需格外小心。一旦发现蜜蜂或其毒蜂的踪迹,最好选择其他路径以避免对其造成干扰。
第三,阴雨天气中蜜蜂更可能在蜂巢内。此时它们可能表现出急躁的情绪。经过蜂巢附近时需特别小心。
第四,在户外活动时特别是爬山过程中要留意山岩及树枝处是否有蜜蜂。花朵密集及垃圾堆放的地方也常常吸引蜜蜂驻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