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编者语:徐书信

现今进行一个哲学性的探讨:

关于穷人与富人之间是否拥有血脉相连的关系,是否共享着相同的生存基因,您对此有何看法?

持同意观点者,可理解为物质世界的必然;持反对者,则可能是精神层面的理解。

就物质角度看,所谓“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可互相转化”的观点,亦可应用于贫富的转换。此言不虚,“穷人亦有可能成为富人,富人同样可能沦为穷人。”的实例并非无稽之谈。

举世闻名的例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即出于此理。此典故源自西汉·刘安等所著的《淮南子·人间训》。故事内容虽为人所熟知,但其蕴含的哲理却值得深思。

常言道:“穷不过三代,富不出五服。”这句话所指并非绝对,因为存在许多变数。

若怀有勤奋之心,即使出身寒门亦有可能贵气逼人;若怠惰成性,即便生于豪门亦可能沦为贫苦之人。

对于穷人而言,“穷则思变”,改变思维方式,付出努力,或许有朝一日能跃升为富人阶层。

而富人若不思进取、挥霍无度,终将走向衰落。对此观点,虽笔者不完全赞同,但也深知其内在的哲理。

事实上,富人变穷、穷人变富的转变虽难,却非不可能。这其中的“变”,犹如搭乘公交车,关键在于是否有人愿意让出位置,给你腾出空间。毕竟公交车的空间有限,不是无限的。

一、贫富生存基因的共通之处

这并非无稽之谈,而是事实。让我们翻阅族谱,哪一家祖上未曾有过显赫的达官贵人?

为何会如此?

因为真正的穷人家庭往往难以延续三代。在无法娶妻生子的困境下,家族便可能因此断绝。

这是一个残酷却真实存在的现象。

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无论贫富,都是曾经显赫一时的达官贵人的后代。我们的生存基因在某种程度上是共通的。

二、“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非绝对性

鉴于我们共享同样的生存基因,即都是达官贵人的后代,穷人便无需自卑。

只要怀有努力与奋斗的决心,即便是“老鼠的孩子”也有可能诞生“龙凤”。

反之,若富人家的子弟只知挥霍无度、坐吃山空,他们的后代也可能沦为“老鼠”,学会打洞求生。

这是自然规律的一种体现,是生存基因的潜在转换,也是生命轮回的一种表现。它不会因你前世烧了多少香、拜了多少佛而改变,而是铁一般的定律。

三、贫富之间的转换是一种渐进的过程

贫富的转换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完成这种转变之前,穷人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

他们必须确保自己能够生存下去、能够娶妻生子、延续家族血脉。否则,所有的空谈都将毫无意义。

让我们欣赏徐书信的哲理诗《搭车心态》:

搭车心态

末班车的拥挤如同罐头里的沙丁鱼一般密集。

人们伫立门前如同一座座雕塑,

唯恐他人先挤上车去。

"满了、满了"的呼喊声中透露出对下次机会的期待。

忘却了等待的郁闷与焦虑的情绪之后, 他们会反过头来劝说后来的人:

"下次吧、下次吧!下次你也有机会上这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