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为什么要抱着睡觉


上周在儿科急诊室,我亲眼见证了一位母亲拿着检测报告的手颤抖不止。她的5岁女儿连续三个月咳嗽发烧,原因竟在于购买的毛绒玩具填充物中含有超标甲醛和阻燃剂。

这样的场景如今在全国各地医院屡见不鲜,令人痛心。走进任何一家小学旁边的文具店,货架上的玩具琳琅满目,色彩缤纷。那些吸引孩子目光的“快乐源泉”,如9.9元的水晶泥、会发光的塑料和毛茸茸的卡通玩偶,却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危险。

浙江质最近的一次实验令人:随机购买的20款网红“假水”玩具中,有17款硼元素含量超标,超标倍数达8倍以上。这些看似普通的玩具,实则如同潜在的。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隐蔽的危害不容忽视。化学物质在体内的累积效应可能会带来长期损害。北京儿童医院中毒科的一位主治医师透露,一名7岁患者小杰,血液中的邻苯二甲酸酯含量竟达到正常值的23倍。

黑心厂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采用各种手段欺骗消费者。他们偷换材质,用回收塑料冒充食品级硅胶;标识,盗用正规厂家的3C认证编码;甚至用喷洒香精的方式来掩盖刺鼻的化学气味。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应当提高警惕。触摸测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力毛绒玩具,如果手指沾满浮毛,应立即丢弃。购买玩具时要认准执行标准GB6675-2014,对于全英文包装要特别留意。如果玩具开封后通风48小时仍有异味,应立即退货。定期体检也很重要,每季度用甲醛检测仪抽查孩子常玩的玩具。

好消息是,越来越多的力量正在参与进来,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安全。2024年新规要求玩具企业必须公开化学成分表,这是重要的进步。在深圳,已有家长自发“玩具侦探团”,用检测仪扫描小区周边商铺的玩具。杭州某小学更是将“玩具安全课”纳入必修内容,提高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你是否也曾购买过让人心生疑虑的玩具呢?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的健康与安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