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煮了为什么会变黑
随着九月的到来,树上的板栗逐渐成熟,正是品尝这一美味佳果的好时节。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新鲜板栗吸引了许多食客的目光。很多人喜欢在家自己煮板栗,但有时候发现煮熟的板栗壳难以剥离,这可能是因为方法不对。其实,煮板栗并非直接下锅那么简单,多加一步,煮好的板栗就能个个开口笑,壳肉轻松分离。
挑选板栗是关键。质量上乘的板栗外壳坚硬且富有弹性,里面的果肉饱满厚实。相反,那些坏掉的板栗,外壳脆弱易碎,一捏就凹进去,果肉不饱满,缝隙明显。在购买时一定要仔细挑选。
买回的板栗虽然已经去除了部分外壳,但仍需进一步处理。清洗干净后,用小刀在板栗的外壳上划一个小口,这样下锅煮的时候,板栗就能更容易开口,煮熟后壳与内膜也更容易剥离。
接下来是煮板栗的步骤。在锅中加入冷水,撒上一勺盐,放入划好口的板栗,然后开火煮沸。大火煮约十分钟左右,板栗就煮熟了。需要注意的是,煮好的板栗要趁热剥壳。当板栗还有余温时,壳较软,容易剥离。如果冷却后难以剥壳,可以重新用热水泡一下,使其恢复软度。
煮熟的板栗用途多样,其中经典的做法就是用来炖鸡肉。板栗的香味与鸡肉的鲜美相互融合,令人回味无穷。如果用板栗制作糖炒栗子,也需先为板栗开口,然后浸泡水中,让其充分吸收水分。这样在下锅炒的时候,就能避免受热不均、生熟不一的问题,也能防止板栗炒焦。
尽管板栗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等,但我们也要适量食用。因为板栗不易消化,容易引发胀气,所以一次吃七八颗即可,过量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
关于有些人发现煮好的板栗中间颜色发黑的问题,其实这是板栗所含的酶发生反应的结果。只要煮熟的板栗没有异味,依然可以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