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为什么要加贝壳粉
近日,槟榔这种水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就连一些原本不吃槟榔的北方网友也开始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原因就在于一些地方已经明确禁止了槟榔的销售。
对于这一举措,网友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有些网友表示支持,并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跟进;也有一些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禁止并非最佳方式。
随着槟榔的走红,各种相关话题也开始在网上热议。其中,一些网友在看到过去的槟榔照片和视频后,产生了一个疑问:那时的槟榔是如何食用的?特别是那层包裹在槟榔上的树叶,究竟是什么?为何需要它?
在南方地区,这种树叶十分常见,并被广泛种植。它就是蒌叶。
蒌叶,又有许多俗称,如蒟酱、蛤蒌、假蒌等。在我国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开始食用这种树叶了。在古代医学书籍中,如《本草纲目拾遗》就有对蒌叶的详细记载。
据记载,岭南地区的人们习惯用蒌叶和槟榔一起包裹食用。过去的槟榔食用方式与现在不同,都是新鲜的槟榔。采摘后切成两半,然后用蒌叶将槟榔和少量的贝壳粉一起包裹起来,放入咀嚼。目前在东南亚的一些地区,依然有使用蒌叶包裹贝壳粉食用的习惯。
之所以这样操作,是因为直接吃槟榔口感不佳。加入蒌叶后,其自带的清香味能缓解槟榔的苦味,同时蒌叶还有丝丝的辛辣和甘甜味,使口感更加丰富。
在海南、广西等地区,过去就有着用蒌叶包裹贝壳粉来咀嚼槟榔的习惯。不过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现在基本都是直接食用加工制作好的槟榔,更为方便。但蒌叶在南方依然很受欢迎,许多人都喜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它。
对于广西、福建和广东的人来说,蒌叶是一种举足轻重的植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它。蒌叶的学名叫假蒟,它是胡椒科、胡椒属的攀援藤本植物,喜欢生长在林下或村旁湿地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因为它喜欢高温、潮湿的环境。
蒌叶是一种不错的调香原料。苏颂在中学著作《本草图经》中记载,南方人喜欢其辛香,有时会直接采摘其叶子生吃。由于蒌叶自带的味,它具有很好的去腥增香的作用,在很多美食的烹饪中加入它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食欲大开。
蒌叶还能制作多种地方美食。在两广地区,就用它来给许多食物增香,无论是爆炒、红烧、煮汤等都可以加入。甚至可以直接焯水凉拌或者炒着吃。在你的家乡端午节是用什么包粽子呢?在广东、广西和海南等地,就流行用蒌叶包粽子,当地人爱吃肉粽子,少不了蒌叶的香味。
蒌叶还有用价值。它的根、茎、叶都能入,对于胃寒痛、风寒咳嗽、湿疹等都有不错的效果。并且,蒌叶这种植物耐阴湿的环境,生命力强很容易种活,是多年生的植物,一年四季生长旺盛且常绿,栽种在院子里有很好的观赏价值。
可惜的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如今野生的蒌叶不如以前多了。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在庭院种植一些。各位朋友,你们吃过蒌叶吗?喜欢吃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