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学校安全,乃是教育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石,更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强后盾。在《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了详尽的部署,为学校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中小学校长而言,如何根据《纲要》系统规划学校的安全工作,是每一位校长都需要重视的课题。

一、精准掌握《纲要》对中小学安全工作的具体要求

《纲要》针对学校安全工作设定了明确的任务,强调了教育综合中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深化教育综合,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部分,《纲要》从依法执教的视角,提出了学校安全工作的四个重点领域。

首先是建设智能化安防体系,借助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优化和提升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

其次是完善学生欺凌和行为的预防机制,针对近年来频发的学生欺凌和事件,提出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的策略。

再者是加强防溺水、交通安全等教育,针对影响未成年人安全与健康成长的常见风险进行教育和防范。

最后是完善校园安全纠纷处理和风险分担机制,通过整合多方力量,有效解决学校安全纠纷和风险。

《纲要》还提到了学校安全工作中的五个关注点,包括网络安全、学生健康、法治教育、安全和专门学校及专门教育等。

二、有理有据,系统谋划中小学安全工作

《纲要》中关于学校安全的四个重点和五个关注点,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重要依据。坚持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重视资源整合和保障机制,突出关键领域,聚焦重点问题,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指导。

为了完善学校的安全管理系统,需要遵循两个逻辑框架:一是按照学校安全风险类别的理论逻辑进行梳理;二是按照学校安全工作运行的实践逻辑进行分析。还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构建科学的风险防控体系。

在完善学校安全管理系统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不能孤立地看待学校安全工作;不能局限地对待学校安全工作;要依法依规推进学校安全工作;要变革和探索新时代学校安全工作的新思路与新举措;然后,要拓展和开阔学校安全工作的新视野、新格局;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

只有深入理解和贯彻《纲要》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保障学校的安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