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秋分古诗其情感
秋分,八月序曲
秋分之时,季节转换之始。节气,恰如春分再现。古人智慧观察天象,以此为标,细分自然律动。
初候雷声悄然。 鲍氏曾言:二月春雷为阳中之响,八月秋分则雷声渐隐,入地而藏,万物随之入藏。
二候蛰虫封户。 陶瓦之泥封堵蛰虫之穴,意指万物开始为寒冬作准备。依《礼记》注释,蛰虫加强的门户封闭,令其通明之处稍显狭窄,待至严寒时则完全封闭。
三候水始干涸。 依《礼记》注解:水乃气化而成,春夏气至则水长,秋冬气返则水涸。
金秋送爽,桂香满园。 秋光如许,正是赏桂之时。
谈及秋分诗词,谢逸的《点绛唇》尤为贴切。 谢逸,被誉为“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的诗人,其诗风清新幽折。临川才子之中,谢逸与谢薖并称“临川二谢”。其作品如清风出袖,雅俗共赏。
在秋分的季节里,秋已过半。风清露冷,寒意渐生。闲云潭影映衬着悠悠岁月,季节更迭中几度春秋已过。
《诗经》中言:“一天不见,仿佛过了三季。” 恰恰表达了秋季特有的思绪与孤独。此刻的秋日里,最是孤寂与思念交织的时刻。
红枫、桂花与那深深的思念相映成趣。只愿心中佳人如画中景致,美好常在。
李商隐的《燕台四首·秋》描绘了秋夜的月色与凉意:“月浪衡天湿,凉蟾落尽疏星入。”此刻的秋分夜晚,满目星辉与秋月交相辉映;而桂花的香气更是弥漫四方,成为秋季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线。
谈及桂花,它的香韵与存在几乎让人忘记其细微的枝叶。《水浒传》中的浣纱女子与"莫恨黄花时节晚"的诗句皆展现了桂花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形象。
古代的"二十四番花信风"与近代的日本画家巨势小石的《时令如花——七十二候·花信风》皆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节气的变迁与花开的风采。而在秋分之际盛开的花朵中,水蓼、石蒜、桂花更是各有其特色与故事。其中尤以桂花与人类最为亲近、相互呼应。
尽管秋分与传统中秋相隔半月之久,但两节的氛围却是难以割舍的。《念奴娇·中秋对月》等词作更是将中秋与秋分的情感紧密相连。想象着天上仙宫的盛宴、仙子们的舞蹈以及那彻夜不绝的昭华玉管之声,便让人陶醉其中。不禁思索那群芳之间是否有名为“群芳髓”的香气?或是有着传说中的千红一窟茶?此乃仙界与人间的不同想象之对比罢了。
人生世事皆如白驹过隙般短暂无常、但于每一个短暂的时刻中、秋光如此这般如约而至。且于岁月长河中品味每一份不同寻常的美妙时刻、赏鉴古人智慧和古诗词中那份深深的情怀和体悟。
秋季的事物有着特殊的平静与清幽,白天凉爽夜晚清晰如洗的天空伴着清辉之月更加突显出深秋之景色的美好和幽静的质感;落叶满地更是映衬着万物已经步入秋冬的成熟与厚重的气息。世事常有的繁忙之中,此时的光景却是如诗如画般悠然自得令人感叹岁月的静好。
最后时刻 - 🍂🌿 🌟
结束之际有感:《日月书:古诗词里的二十四节气》
延伸阅读推荐:《日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