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其实是寓言故事,这个道理藏在古代小故事里!


“千虑一得”这个成语,源自《战国策·魏策一》中的一个故事。故事讲述的是,魏文侯有一次向他的臣子们询问治国之道。大多数臣子都滔滔不绝地提出了各种复杂的建议,但都未能让文侯满意。最后,一个名叫范痤(也作范且)的臣子,沉默了许久,只说了一句:“臣愿以管仲、宁戚之术。” 文侯听后大喜,因为范痤的意思是,他虽然才能不如管仲、宁戚那样卓越,但愿意学习他们的方法,尽力而为,或许能有一两次正确的决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虑一得”并非指一个人思考一千次就能得到一次正确的答案,而是强调即使是才能普通的人,只要脚踏实地、认真思考,也一定能够有所收获。这个寓言故事蕴含着一种朴素的智慧:不要因为自己能力有限而放弃努力,因为每一次认真的思考都可能有价值。同时,它也提醒我们,真正的智慧往往不在言语的多少,而在思考的深度和行动的真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学习范痤的精神,不断思考,努力实践,即使不能每次都做出惊天动地的决策,但每一次认真的付出,都可能是通往成功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