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广贤文》之劝学篇
【传统格言中藏有的智慧与追求. 家世书香淡,仕途何处来】
作者:陈振桂教授
家世久承文明脉,
无复浅陋闭门哀。
饱读诗书寻真理,
学通古今启心灵。
子辈尽显儒雅气,
仕途印迹随才开。
自古英才皆显志,
不拘一隅守草莱。
立身需效才子捷,
未来壮志航破海。
[创作理念及解读]
立意:以“家世书香淡,仕途何处来”为引导,深入思考学问与前程的关系,揭示文化熏陶对个人及发展的深远影响。
构思:首联描绘了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颔联则表达了刻苦研学的精神,颈联塑造了学者的品格与抱负,尾联则升华至对士人精神传承的赞美。
表达方式:运用藏头续句的手法,将“家世书香淡,仕途何处来”十字置于每联之首,双句对仗工整,如“饱读诗书”对“立身需效”,“儒雅气”对“壮志航”。
亮点:本诗超越了单纯追求功名的思想,赋予了学问以文化传承和内在追求的双重意义。末句“未来壮志航破海”引用古意,展现了学者的宏大志向。
语言特点:古朴典雅又不失流畅,善用“古今”、“儒雅”、“显志”等文化词汇,通过“读”、“通”、“显”、“守”等动词构建了动态的诗意空间。
[名句来源及分析]
含义解析:表面描述了学问与前程的因果关系,深层次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学而优则仕”的社会共识。前句强调了文化熏陶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后句揭示了人才选拔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联系。
人生启示:文化传承是家族兴盛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阶梯。在肯定学习价值的也引发了对功利性教育观念的反思。
社会影响:作为古代启蒙教育的经典之作,它既激励了学子们勤奋学习,又强化了“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念。其衍生的“书中自有黄金屋”等思想至今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现实意义:在当今教育背景下,它启示我们要重视知识的传承,同时也要超越功利目的,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学习情怀,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精神内核。
2025年4月8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