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十一字最佳对联


海南儋州喜迎学子金榜题名 独特彩门见证教育辉煌

彩门,作为儋州特有的文化现象,已然成为了当地人庆祝学子高考成功的象征。这些彩门通常宽三五米,高七八米,以红布书写楹联,为当年被大学录取的学子献上热烈的祝贺。这种彩门不仅仅是对个人的祝贺,更是体现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崇敬。

据了解,这一习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清代,历经两百多年的历史。学者介绍称,起初这一习俗是为了迎接科举考试后载誉归来的读书人,而如今则转变为庆祝大学新生的荣誉时刻。

儋州因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诗乡歌海”。文豪苏东坡曾在此讲学三年,使之风渐起。如今,儋州已经获得了“全国诗词之乡”、“楹联之乡”等众多荣誉。彩门的存在不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展示了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积淀。

彩门上的楹联形式多样,有的将学子的名字巧妙地嵌入其中,如“润泽书田映才子,高飞鹏程展宏图”。同时也有不受名字限制的楹联,如“砥砺品学似北地壮志,胸怀大志比西蜀隆中”。这些楹联既展现了学子们的刻苦求学精神,也点出了大学的地点和意义。

在儋州市中和镇七里村委会金才的描述中,搭设彩门是对学子们努力学业的肯定和赞扬。不论是古代的金榜题名还是现代的高校录取,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从未改变。

除了彩门之外,学子的家中也会挂上专门为升学而写的对联。在中和镇七里村委会黎坊的考生黎存精家中,其母亲羊二女请村民吕应璋为儿子编写了升学对联。这些对联格式工整、内容用典,巧妙地嵌入了考生的名字。吕应璋表示他已经为许多学生编写过这样的对联,无论学生考到哪里,这都是对他们的祝福和鼓励。

彩门不仅是庆祝的象征,更是对其他人的激励。黎存精回忆起儿时看到同村人成功时的羡慕心情,如今有了自己的彩门,“那种欣喜和成就感就像儿时想要的礼物终于通过努力得到了一样。”

与此在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儋州全社会都在倡导爱心助学活动。比如该市的白马井镇教育会自成立以来就募集了大量善款帮助优秀和贫困学子圆大学梦。这些善款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活动,体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随着高校开学季的到来,新生们纷纷启程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他们将穿过这些象征着荣誉和梦想的彩门,走向更宽阔的人生舞台。这就是儋州,一个充满教育辉煌和文化底蕴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