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作者简介
诸葛亮,三国时期之巨擘,蜀汉的翘楚人物。在民间,他的名字常常挂在老一辈的,无论是八卦阵的玄妙,还是七擒敌将的英勇事迹,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若放在现代社会,诸葛亮无疑是一位备受尊崇的“高人”。与现今的网络红人相比,他的智慧与谋略,都令人敬畏不已。
他一生的辉煌成就,数不胜数。草船借箭的智慧、巧借东风的妙计、舌战群儒的雄辩,这些事迹流传至今,无不知晓。他的智慧让无数奇人谋士败下阵来,连曹操这样威震一方的英雄也被他掌控在手中。周瑜那般自负聪明之人,亦曾愤怒呼喊“既生瑜何生亮”,这足以证明诸葛亮的非凡地位。
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其背后的八卦和争议自然不少。作为一个名人,他自然也承受着相应的压力。至今为止,关于诸葛亮最大的争议就是那篇广为流传的《后出师表》。内容方面,我们可以暂且将其视为“新伐魏”。
想必大家对刘备病逝后,诸葛亮辅助后主刘婵的事迹不陌生。为了完成当年的重任,诸葛亮做了大量的准备,不论是生活所需还是军事物资,都一一准备妥当。然后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伐魏”,气势如虹地踏上了北伐之路。为何又出现了这篇“新伐魏”呢?它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让我们从他第一次北伐失败说起。诸葛亮深知曹贼势力强大,小小的蜀以与之抗衡。不主动挑衅并不代表能避免被攻击。就像当年的齐国,虽然观望秦国的动作,最终还是难逃被灭的命运。早些采取行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但关于这一点,至今仍存在争议。
关于《后出师表》的争议如下: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只记录了早期的“伐魏”,之后的内容不见记载,因此有人怀疑这篇“新伐魏”可能是的。《后出师表》中提及的一些将领几乎无人知晓,也未曾在其他史书现。
对比早期的“伐魏”与“新伐魏”,可以发现诸葛亮的写作风格迥然不同。早期文章中,他斗志昂扬、信心满满;而在这篇新文章中,他却忧心忡忡、充满担忧。这种前后反差让人不禁质疑:那个曾经英勇果敢、有责任感的军事家仅隔一年就变得意志消沉了吗?这显然与诸葛亮的性格不符。
历经千年,关于《后出师表》的作者身份仍是一个谜团。这个千古之谜等待着人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作者:江山笔下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