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全文及译文
函谷关的传说与老子的智慧
函谷关,历史悠久,因在谷中,地势险要,深如函状,因此得名。传说周穆王曾在此关启程前往昆仑山会见西王母。关门两侧是连绵的土坡,中间仅有一条车道,仿佛在峭壁之间穿行,车马难以并行。而一泥丸便可封住此关,这便是函谷关的独特景象。
关令尹喜,已连续数日睡不安稳。他常常梦见一团紫气从东方滚滚而来,其中隐约有人与牛的影子。连续三次梦到后,尹喜心中不禁生出了疑惑。自从被派到这里守关,他的心里就潜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怨气。
随着时间的流逝,尹喜逐渐习惯了这片荒蛮的土地。他让朋友从洛邑带来一副围棋,每日沉浸其中,忘却了心中的烦恼。他常常早起登临远眺,看到天色苍苍、大地茫茫,顿感人生之渺小无助。
某天早晨,紫气再次从东方而来,城门守卫将这团紫气带了上来。尹喜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人一牛。那老者白发苍颜,精神矍铄,牛是青色的靛蓝色全身牛,摇头摆尾不停。
尹喜上前询问来者何人、欲往何方。老者自报家门,他是周王室图书馆馆长李耳,学问精湛,道术高深。李耳表示自己即将离开函谷关隐居世外,并留下了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他说,“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常,能与人言无二三。”提醒尹喜要开阔心胸、见众生、见自己、见月明。
第二天金鸡初鸣时,李耳骑上青牛西出函谷关。自此之后,老子《道德经》的智慧开始流传于世。
《道德经》的解读者寥寥可数。孔子曾向老子求教,虽未能完全领悟老子的思想,但后来在历经沧桑后,通过研读《易经》、删订《诗经》、撰写《春秋》等经历,对老子的“无为而治”有了更深的理解。韩非子则从德道之精义出发,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诠释了《道德经》。而庄子则以恢弘绮丽的笔触对老子的“道”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余秋雨先生的《老子通释》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部富有文学韵味的散文作品。他希望以自己的解读让千年文本滋润当命。对于想要读懂老子的朋友来说,《老子通释》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典。
现在点击下方链接即可直接购买《老子通释》,开启您的智慧之旅吧!希望您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老子思想的深邃与魅力,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