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不识丁比喻什么人


古代时期,有一位富有的财主姓丁,他拥有着丰富的财富和众多的妻妾。他的子嗣并不多,只有一个独生子。

这个孩子在家中备受溺爱,以至于他对于许多事情都一无所知。为了让孩子能够有所成就,丁财主请了许多先生来教他,但无论怎样教,孩子始终无会一个字。这让丁财主十分着急,于是他便发布了一个榜文,悬赏十两银子给那些能够他儿子一个字的人。

一位老学者看到了这个榜文,他心生一计,想要得到这十两银子。他想,即使这个孩子再愚笨,至少应该知道自己的姓氏吧?而且“丁”这个字笔画简单,易于书写和辨认,怎么可能会教不会呢?于是他便揭下了这个榜文。

此后,老学者每日教丁家的少爷学习“丁”字。几天过去后,丁财主决定考考自己的儿子。老学者担心少爷会忘记,特地准备了一个钉子让他拿着,并告诉他:“如果忘记了怎么写,就看看手里的东西就能想起来。”少爷点头表示明白了。

在见丁财主的考核日里,老学者带着少爷前去。他写下了“丁”字并问:“少爷,这个字怎么念?”少爷看了一会儿还是想不起来。老学者提醒他:“你手里拿的是什么东西?”少爷低头一看,却说:“一根铁棒。”

听到这个回答,老学者气得直跺脚:“你连‘丁’字都不认识也无所谓了,我的十两银子算是没了。”

从此,“目不识丁”这个词在世间传开了。它形容一个人连一个字都不认识,像那个少爷一样目不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