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公主的故事谁写的


编辑:笔下春秋

当迪士尼的实景电影《白雪公主》登上大银幕,它的表现究竟如何呢?

这部影片在海外上映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烂番茄的新鲜度仅达48%,IMDb的评分也低至2.4分,甚至一度下降到2.0分。这样的成绩使得迪士尼也感到了些许尴尬,最后不得不将评分隐藏起来。

对于这一结果,IGN却给出了7分的评价,他们认为这是对原著童话进行了有意义的改编,而非低水平的制作。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迪士尼近十年来最好的真人翻拍版。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海外的观众们对此并不买账,批评的声音铺天盖地,对那些为电影辩解的媒体产生了质疑。而对于我们国内的观众,尽管心中有所犹豫,但影片的点映和预售总票房却意外地达到了60多万。

这其中,或许有三分之一的票房来自于视频博主的推动,三分之一是部分观众出于逆反心理想要看看电影到底有多差,而剩下的部分则可能是真正的迪士尼粉丝。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走进影院,观众们恐怕都会后悔买票。那么,电影究竟烂在哪里呢?

在剧情设计上,这一版《白雪公主》确实有所创新,让白雪公主这个角色不再只是等待王子的救赎。她走出城堡,带领众人反抗的,强调了女性的成长与觉醒,这种改编符合了新时代的思想。

为了这部电影,剧组似乎用错了力。整个电影的制作粗糙,选角更是让跌眼镜。

白雪公主变成了“棕雪公主”,扮演者瑞秋·泽格勒是拉丁裔女演员,皮肤颜色与“白”字相差甚远,且长相与原著中的描述大相径庭。为了适应这个演员,导演甚至改变了人物设定,这样的操作让人难以理解。

而且,整部电影的场景布置廉价感十足,皇宫场景可见的简陋,让人看得索然无味。就连原著中的后妈形象也被盖尔·加朵所饰演的所盖过,让人不禁要问,这样的选角是出于何种考虑?

观众们当然明白其中的原因。近年来,迪士尼在挑选真人版电影演员时,已经不再注重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而是更多地考虑其他因素。这样的改变让作品失去了最纯粹的内核,变得古怪庸俗。

“黑鱼”、“棕雪公主”等都成为网友们抨击的对象。然而可笑的是,电影中的小矮人竟然是CGI创作的,而不是请侏儒演员进行真人扮演。这一点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用科技去跟某些特殊抢饭碗,这就是电影想要传达的思想理念吗?国外的电影总是强调平等,但其中隐藏的高高在上的虚伪嘴脸却无法掩盖。自以为站在道德制高点,将经典作品改编得一塌糊涂,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霸凌?

事实上,瑞秋·泽格勒永远也无法成为那个可以包容万物、貌美又善良的白雪公主。面对这种改编,国内网友们也难以夸出口。有人比喻说:“这就像是一颗巧克力味的便便,包装成美味骗人吞下肚,但得知真相后只觉得恶心想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部《白雪公主》想要在利用情怀圈一波钱的愿望恐怕要落空了。根据平台数据显示,《白雪公主》的预测内地总票房仅有1400多万币左右远不如《小鱼》累计2600多万的总票房成绩看来这部电影在国内观众心中应该是迪士尼真人版改编最烂的一部了。

无论如何希望未来迪士尼在改编经典时能更加谨慎尊重原著剧情与人物始终是文艺创作的基础也希望他们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改编不是胡编乱造而是要让作品的灵魂得以翻新继续流传下去。眼下这部电影还在上映当中不知道你是否愿意花钱去观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