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格式16位和24位
随着音乐平台付费业务的普及和用户听音设备的不断升级,无损音乐已经成为了广大用户的常见音乐来源。而PCM和DSD这两种无损音频格式也成为了各大音乐平台的主流。那么究竟哪种无损音源格式更优呢?
从音频设备和音乐APP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传统的音乐APP还是新兴的以无损HIFI音乐为服务重点的音乐APP,近年来都开始支持一个名为DSD的音频标准。从支持其解码回放,到引入大量的DSD音乐资源,DSD已经开始与传统的无损PCM格式分庭抗礼。
那么,与传统的CD唱片时代的PCM相比,DSD为何能够崭露头角并日益普及呢?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音频技术原理呢?接下来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
PCM(脉冲编码调制)是一种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技术。它通过在每个时间点采样振幅值,并将这些振幅值量化为数字信号来实现音频信号的数字化。而DSD(数字流)则是一种用于超级音频CD(SACD)的格式,采用1比特位采样技术。虽然DSD的采样深度只有1位,但其采样率极高,因此能够在音频表现上展现出极高的保真效果。
在理论上,PCM音源已经具备了相当不错的精度和采样率,但在处理超高频率信号时,可能会产生量化噪声和失真。而DSD则以其极高的采样率弥补了采样深度较低的缺陷,使得音频表现更为平滑,尤其在高频段的表现上极为突出。DSD还支持更高空间音频效果,为用户带来更加沉浸式的听音体验。
想要体验DSD的音质,并非易事。由于DSD的编码算法与传统PCM波形采样不同,因此传统的声卡和音乐软件都无法直接硬件解码回放DSD音源。对于HIFI发烧友来说,需要购买支持SACD格式的CD唱机或支持DSD解码的数字音频播放器。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则需要确保所使用的音乐软件支持DSD解码。
DSD高精度也导致了音频文件的大容量,因此需要更大的硬件存储空间来存放这种无损音源资源。
如果你是音频发烧友并追求极致的声音表现,同时拥有支持DSD的设备,那么DSD格式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高质量的PCM格式已经能够提供非常出色的音质表现,足以满足日常听音需求。而且,购买支持更高DSD采样率解码标准的设备虽然可以带来更好的音质体验,但也需要考虑预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