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通俗来说指什么


我们应秉承美学传统,致力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之趋向高尚。我们的目标不仅是制作艺术品,更是要创造具有诗意的人生,让人成为拥有“意象”之美的存在。

古典文艺作品,那些深受人们喜爱、流传后世的,大多具有优雅超脱、高雅脱俗的特点。它们有时也只为少数人所享受,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感成为其一大缺陷。如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繁荣,文艺创作的大门已经向大众敞开。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无疑是时代进步的一大标志。但与此泥沙俱下的现象也出现在文艺作品中,有些作品缺乏精神境界,将文艺生活化变为庸俗化。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文艺与人生精神境界无关,认为文艺作品的境界只有不同,没有高低之分。这种现象显然是当今文化发展中的一大问题。

从人与万物的相互关联中进入审美之境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的精神层面。人生在世,总是受到外在世界的限制。人的精神世界可以通过不断克服各种限制,达到自由高远境界。人生精神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通过精神的能动性,突破各种束缚,以达到更高的境界。文艺作品是审美意识的产物,它是人生精神境界发展到极致的结晶。它们以有限的形象表现无限,从而超越有限进入无限自由之境。

审美有高低层次之分:声美是低层次之美,心灵之美才是高层次之美。单纯的声美,只求悦人耳目,缺乏深层内涵,不能触动心灵。认为艺术只讲声色而不涉及精神境界,是一种精神境界不高的表现。我们要追求的,不仅是表面的美感,更是深层的意境和精神内涵。

借鉴西方艺术中的深刻合理之处

西方古典艺术有时只讲声美,过于表面化。我们应深入到感性美背后,追求精神境界。如被称为“后现代艺术之父”的法国画家杜尚提出的艺术不仅要为生活服务,也要为思想服务。艺术中应有思想性。杜尚的艺术作品表现正反两面合一的思想,虽然有过分抹杀感性美的倾向,但其强调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是值得借鉴的。

以显隐之美追求无限精神

文艺作品如何突破各种限制,以达到无限性的高远境界呢?途径之一是“典型美”,即通过艺术作品中感性的有限形象来表现无限的普遍性概念或理念。另一种途径是“显隐美”,通过显现的有限形象展现出隐蔽的无限境界。西方现当代美学中的“显隐说”与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隐秀说”颇相类似,都强调通过在场之“象”显现出“象外”未出场的境域,到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之美。

由艺术境界打开人生境界

美学所讲的“意象”、“意境”、“境界”是密不可分的。我们今日的美学应继承这一思想传统,以提高境界为旨归。我们提倡像传统意象美学所讲的那样,以审美的高远境界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事事物物。不应只盯着眼前的有限之“象”,而应放眼于隐蔽在其背后的无限之“意”,让胸襟开阔起来,向着做一个拥有“意象”之美的诗意的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