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链有哪些


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的落幕,新能源车行业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除了广为人知的电池领域外,汽车电子领域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今天我们就来重点分析新能源车产业链中除电池外的上市公司财务和基本面情况。

在众多信息中,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三个关键的线索:谁是毛利率最高的?谁的营收规模增长最快?谁的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本文将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

汽车作为新一代智能消费产品,已经具备了电子产品的属性。长远来看,软件类的毛利率仍然高于硬件,这个规律在消费电子产业链中已得到验证。制造手机、零部件的企业都没有卖软件的更。

见智研究认为,汽车软件行业目前还处于早期成长阶段,格局和产品都尚未成熟。相较于硬件,汽车智能软件的大规模应用和落地还需要更多时间。即便软件类产品享有高毛利率,其利润增长也会受限于业务量低、研发投入大等因素。

那么硬件行业呢?它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主要赚取生产加工产品的制造利润。这个行业面临着上下游的挤压,利润空间有限,毛利率通常在10-30%。

具体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据很大比例,企业常常面临采购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性压低利润空间的情况。采购大型设备、折旧等也带来较高的成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难以对下游客户提高价格。

而软件行业则是研发型产业,享有较高的利润率。龙头企业的毛利率可以达到90%以上。上市公司的毛利率一般在40-60%。软件企业的主要成本在于人员和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入非常低。产品成熟后,企业可以每年向客户收取授权费,实现高回报。

在这里,我们可以以四维图新为例。这家企业的毛利率为57.39%,其中导航和自动驾驶产品更是高毛利率业务。由于研发支出的不断增长,企业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在营收增长方面,我们选取了24家汽车电子公司进行研究。电驱集成化的英博尔收入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做连接器的瑞可达、电源集成的欣锐科技等。其中英博尔的增长势头令人瞩目,公司主要业务电驱集成化是新能源车催生的新需求。公司订单量持续增长,收入规模呈现显著增长趋势。从2019年至今,营业收入从3.18亿增长到13.77亿,增长倍数令人印象深刻。这得益于产品获得新能源车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