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和隐性的意思


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并判断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可能会带来一些困扰。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概念,这一问题就会变得相对简单。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生物的性状。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比如单眼皮和双眼皮、人的血型、卷舌与不卷舌等。

接着,遗传学家将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这些相对性状又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只要一对基因中有一个是显性基因,那么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只有当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显现。

那么如何判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呢?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方法:

1. :如果亲代的性状相同,但子代的性状却不同,出现了性状分离,那么分离出来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比如父母都是双眼皮,但子代现单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

2. 凭空消失:当亲代的性状不同,而子代的性状却相同,说明有一种性状被隐藏了,那个隐藏的性状就是隐性性状。比如父母一方单眼皮,一方双眼皮,子女都是双眼皮,那么单眼皮就是隐性性状。

3. 观察性状分离比:如果亲代性状相同,子代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是3:1,那么占3份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例如豌豆的高茎与矮茎之比是3:1,那么高茎就是显性性状。

掌握了这三种方法后,我们就可以轻松应对初中阶段关于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判断问题。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实战演练一下。某个生物兴趣小组对人群中耳垂的遗传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出无耳垂是隐性性状,有耳垂是显性性状。通过对数据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每个家庭的基因组成。例如,第2组中父亲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但也可能是AA。掌握这些方法后,做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概念,判断生物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就不再是难题。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