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五个主要环节


教学过程

任务一:启发思考,探索成长之路

设计初衷:通过“成长”的话题,引发学生对自身成长经历的深度思考,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利用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成长的独特感受,并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选定写作材料。

课堂导入:的确,成长往往发生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可能是听到某句话、看到某个表情或是经历某件事,让我们突然感到触动,获得成长。

学生活动:请学生们阅读课本第14页的同学成长经历,并回忆自己是否有类似的经历。随后,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成长的“那一刻”。

老师进一步提示:除了学校和家庭,旅途中也可能有让你成长的瞬间。不仅仅是熟悉的人,陌生人也可能在某一刻给你启示,让你懂得某种道理。

让学生们根据刚才的分享,列出写作提纲,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任务二:结合课文,指导写作技巧

目标设定: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学到如何具体描述一件事的重点部分。课文既是阅读材料,也是写作的借鉴。

课堂指导:首先明确写作要求,着重于对“那一刻”的具体描写。这一刻是一个转折点,让你有所改变。可能是某个人、某件事或是某本书的一句话等。关键是如何描写这个转折点对你的影响过程。

接着,以《梅花魂》的一段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写作方法,如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强调写出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并指出为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任务三:自由命题,自主写作

自主命题:鼓励学生自主拟定题目,发挥自主性。提供的题目示例如:“那一刻,我触了成长”或“当XX发生的那一刻,我长大了”。

写作要求:根据提纲,详细描写触动自己的原因和当时的经历,特别突出“那一刻”的感受。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写作,老师巡视指导。

任务四:互评互改,展示佳作

目的:通过互评互改,让学生学习优秀范文的写作思路和经验,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提高写作水平。

板书设计:那一刻,我长大了

经过——清晰描述

情形——具体展现

感受——真实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