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这本书值得看吗


在我常与朋友交谈之时,我常对他们说,对他人的理解是最深情的善意。当我们坐在彼此面前,聆听对方的话语,观察那些错综复杂、精细入微的境遇和命运,如何最终雕琢出独特的性格、思想和做法,这便是理解的深度。拥有了这样的洞察力,我们才算真正“看见”了那个人,才会发现,这世上最美的风景,是由一个个活出各自风采和体系的人所构成的。

我向来不是一个热衷于写书评或影评的人。因为每个人的心境不同,所得到的感悟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当我向朋友推荐书籍时,我通常只会说:“我觉得这本书不错,你无聊的时候可以翻来看看。”

这次写这篇书评,是因为一位不熟悉的书友托我帮忙。当时我随口答应了下来,不能失信于人,于是浅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因此为《皮囊》写书评实属特殊情况。

关于《皮囊》的简介中提到的风格,它沉稳而富有深度,展现了这一代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刻思考。他们的理想而高远,却感到现实骨感而难以安身。我想很多人捧起这本书时,都受到了这个“心灵却又现实骨感的青年人”的指引。

“理想很,现实很骨感”这句话如今依然广泛流传于微信、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台。它之所以能够长久不衰,是因为它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和感受。无论是还是骨感,无论是理想还是现实,这些看似对立的词汇在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可以转化为骨感,理想与现实亦如此。理想存在于现实之中,而现实则是理想者所面对的挑战。正如三毛在《亲爱的三毛》中所说: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的坎坷道路。

读《皮囊》,读的是作者的人生经历和他骨子里的故事。这些故事源于他所经历的人情冷暖,无论是欢乐还是痛苦。作者蔡崇达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代表,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经历了种种苦难和人生的酸甜苦辣。这些经历或遗憾、或不解、或同情、或退避的爱,在平凡的日子里最终变成了记忆和财富,锤炼出他坚韧的意志和不羁的灵魂。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会随着书中的文字或感到悲恸或感到惋惜。读完之后,你可能会感到心中有些许的压抑和沉闷。这种情感成为了我对这本书的深刻记忆。人生或许就像一具皮囊承载着一颗心的旅程。蔡崇达的《皮囊》具有一种魅力,能让人自愿将低沉的孤独转化为自甘寂寞的幽独。书中的文字一遍遍地剖开伤痛,让我一边感受孤独,一边享受孤独。

书中无处不透露出孤独的气息。年老的阿太、残疾的父亲、坚韧的母亲……他们都以各自的方式面对孤独。例如,阿太在说:“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时她是孤独的;而残疾的父亲在家庭中从顶梁柱变成“拖油瓶”后,也同样是孤独的。如果我们看不到他们的孤独,就看不到他们对生命、行走、修建房屋的执着和渴望。

我不认为孤独是一件消极的事情。相比孤独,我更害怕的是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人。只有孤独才能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困惑。那些在痛苦中迸发出的灵魂才是人类最珍贵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孤独,我们才会发现这世界上最美的风景是由一个个活出各自模样和体系的人所构成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每个人的故事都不尽相同。尽管我有一些心得体会,但我也不会试图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别人。与其如此,倒不如听听他们阅读后的感悟和想法。正是因为我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感悟,所以这个世界才变得如此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