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和衡水一中的区别
突破阶层,读书不怠
01启程
近期,网络上一组对比照片引发了热议。
一张是衡水中学凌晨五点半的操场,孩子们手持书本,争分夺秒地晨读;另一张则是北京四中春季晚会的场景,孩子们身着正装,弹琴唱歌,光彩照人。同样的青春年华,有人选择高声诵读,有人选择轻歌曼舞,对比之下,感触颇深。
表面看,这组图似乎展示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实则存在紧密的联系。
如博主@胡一洪所言:“衡水中学的狂读,实则是通过高考的应试途径,冲破社会阶层的束缚;而校园舞会的风景,则凝聚了孩子们父辈的辛勤努力和奋斗成果。衡水中学与北京四中之间,存在着一条宽阔的通道,那就是高考。”
02公立学校的奇迹
针对贫民区孩子设立的KIPP学校,强调“知识就是力量”。该校推行严格的应试教育,以大学入学为目标。类似衡水中学的管理模式,使孩子们在学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种严苛的教育模式不仅改善了教育不公的现状,更为贫民区的孩子提供了在社会上立足的机会。
衡水中学的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2022年,本科升学率超过97%,一本升学率达到92.44%。这样的成绩单足以证明其教育质量。而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的话也道出了许多人的心声:“我们只有通过刷题,才能让孩子们走出大山。”
回想起我自己的学生时代,也是在题海中度过。在县城的中学里,我和许多来自不同山区的孩子一样,目标一致:通过读书离开这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我们的青春没有舞会和娱乐,只有步履匆匆的求学之路。尤其是在高考冲刺阶段,我们夜以继日地学习。
如今回望过去,那些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努力让我们和下一代有了更好的起点和更多的机会。我们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如北京四中这样的学校所提供的素质教育。
3. 跨越阶层的桥梁
近年来,“固化”这个词被频繁提及。然而在教育中寻找出路、在读书中寻找希望仍是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袁佳、刘振傲等人的故事都证明了这一点:无论出身如何只要努力读书就能改变命运。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读书不一定能让人生达到巅峰但却是一条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最实际的路。
清华学生刘振傲来自一个农民家庭但他深知只有通过努力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他发奋读书最终考入清华。崔庆涛的故事也令人感动他出身农村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入北大改变了命运。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读书是跨越阶层最快捷的通道。
4. 生命的循环与超越
莫言在《红高粱》中写道:“从高粱始到高粱终看似循环但其中升腾变成了酒就与原来不一样了。”人也一样一代代出生、死去但每一代人都在努力超越前一代人否则我们存在的意义何在?
我们坚信:贫穷不是宿命阶层仍可跨越。衡水中学的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大城市的重点高中而北京四中的家长也曾经是“小镇做题家”。我们努力读书不仅是为了追赶谁而是为了保留一个超越的机会在一切已知之外寻找未知的可能。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是唯一可以一路狂奔的路径它可以强大自己甚至强大一个家族成为亲人最有力的庇护。让我们点赞与普通家长、普通孩子共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