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进中举的感悟200
近日网上盛传一则新闻,称贵州一男子因获百万拆迁款而精神异常,竟在人群中撒钱并企图轻生。网民对此纷纷发表感慨,称之为现实版的“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这幅作品的诞生让我回忆起六十年前的阅读经历。《儒林外史》作为一本曾经被我仅以一种轻浮的视角,作为消遣读物而了解的书。但《范进中举》这段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文学作品中,范进中举前后人们对他的情感态度变化之大,让人难以忘怀。尽管岁月流转,《范进中举》的故事依然尖锐地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
——引自云沙西河的见解
在周东申先生的画作《范进中举》中,他通过黑白二色的巧妙运用,成功地塑造了画面中的物象。他以图像叙事的方式,将文字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象。画面中,胡屠户在集市上打范进耳光的场景被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尤其是范进即将倒地的瞬间,被周老细致地刻画出来。在画面的处理上,周老采用同心圆的构图形式,突出了主体人物范进和胡屠户,同时也给观众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周东申先生不仅擅长以线造型,还善于以面表现体积和肌肉。他用粗重的线条勾勒出范进和胡屠户的身体轮廓和结构,使得比例和结构关系表现得精准到位。他运用细密的线条刻画人物衣物,形成了灰色调,起到了过渡黑白关系的作用。白色的块面被用来表现胡屠户健壮的肌肉,而画面中的点和线则增加了氛围和造型的多样性。
周老在雕刻《范进中举》这件作品时,运用了多种刀法和刀法方式。他以刀代笔,灵活地在梨芯木面上进行创作。雕刻出的画面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形象,又展现了故事情节。通过这幅作品,周东申先生形象地展示了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的态度和行为上的巨大转变,从而深刻地反映了故事的情节内容和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范进中举》这个故事反映了范进生性懦弱、逆来顺受的性格。他在中举前生活困顿,遭受了无数的白眼和嘲讽。然而当他高中后,丈人胡屠户的态度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这种前后的巨大反差成为了书中的一大笑点。而这个可笑又可悲的故事“范进中举”也成为了讽刺社会不正常现象的代名词,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