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做到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工具,其使用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并非对立,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实现教育以人为本、素养为导向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标;教教材;用教材教;平衡
一、教材现状及新课标要求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教材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受到关注。当前,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存在过度依赖或失衡现象。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传统观念,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综合素质培养。
二、“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内涵及关系
“教教材”是将教材作为主要教学依据,照本宣科。而“用教材教”则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整合、拓展教材内容。两者并非对立,而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升级。“用教材教”是在“教教材”基础上的深化和拓展。
三、失衡的表现及原因
失衡的表现包括过度依赖教材和忽视教材两种倾向。原因在于教师教育理念的局限、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要实现平衡,需要教师在深入理解新课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四、平衡的原则
1.以新课标为导向原则:教师应深入研读新课标,确保教学活动符合整体要求。
2.基于学情适应性原则:充分了解学生需求和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3.教材整合优化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优化,使其更加系统、连贯、富有逻辑性。
4.多元资源融合原则:积极引入多元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五、平衡的策略
(一)提高教材研读能力:教师需要提高对教材的研读能力,从多个维度分析教材。
(二)灵活选择教材内容: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和整合教材内容。
(三)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情境创设将抽象知识形象化,拓展教材应用空间。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教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加强教学反思: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持续优化教学过程。
六、未来展望
未来,平衡“教教材”与“用教材教”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与实践,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详见相关教育学术期刊及论文集。
[2]具体案例和研究可参考教育研究报告及教育实践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