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的成语大全四个字


谢意满溢

字面解释:因深感他人恩惠而流下眼泪。

深层理解:它描绘了极度感激的情感,情感强烈到使人落泪的程度。

情感色彩:此词带有褒义,是对他人恩惠的深深谢意,常用于正式或庄重的场合。

典故与来源

1. 《后汉书·列女传》记载:庞淯之母赵娥为父报仇后自首,其孝行感动了。当赵娥言明她愿意承担后果,选择与一同结束时,周围的人们因她的感到极为感激,许多人因此流下了眼泪。

2. 唐代刘禹锡的《平蔡州》中写到:“路旁老人忆旧事,心中感激泪满眶。”此句明确将感激与流泪相结合,增强了成语的感染力。

现代用法与例句

一、个人恩情

灾民在得到救援物资后,感受到了浓浓的谢意,不由得泪流满面,双手着志愿者的手表示深深的感谢。

二、社会事件

一个老兵在重逢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时,即便已经时隔半个世纪,依然满心感激,情不自禁地跪地磕头。

三、文学引用

在《红楼梦》中,刘姥姥在得到贾府的接济后,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谢意满溢,千恩万谢”,完全展现了底层的朴实情感。

四、历史场景

诸葛亮在《出师表》的结尾处写道“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虽然并未直接使用“谢意满溢”这个词,但其中的情感内核与这个词有着相似的表达。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感恩戴德(突显对恩德的持久记忆)、热泪盈眶(情感明显外露)、铭感五内(书面语中突出内心的铭记)。

反义词:忘恩负义(受惠后却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以恶意回报善意)、冷酷无情(对善意无动于衷)。

易错点与避坑指南

1. 错别字:“感激”不应误写为“感‘啼’”(“涕”误为“啼”),也不应误写为“感‘极’”(“激”误为“极”)。

2. 正确使用场景:此词不宜用于日常小事情的感谢,如“同事帮我递了文件,我感激涕零”,这样的使用会显得过于夸张,更适合用“多谢”或“感谢”。正确的使用场景如“绝症患者因匿名捐赠得救,全家谢意满溢,登报寻找恩人”。

文化联想与哲学思考

此词与儒家的观念紧密相连,《礼记》中强调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在这一成语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在文化中,“泪”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与西方的悲伤场合使用相比,汉语中的“涕零”更专指情感深处的触动。

相关成语的延伸理解

结草衔环:比喻报恩至死不渝(如“结草”的典故出自《左传》,与“谢意满溢”在行为上形成呼应)。肝脑涂地:强调回报时的极端奉献,情感烈度更高。潸然泪下:泛指流泪,原因不限于感激,也可以是思乡、悲悯等。

《诗经》中的感恩哲思,“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正是表达了心意相通的重要性,“满溢的谢意”正是这种情感共鸣的瞬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