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西塘古镇 嘉兴西塘古镇景区
西塘在雪景中显得格外迷人。(嘉善县委宣传部供图)
小雪时节,华灯初上,细雨纷飞。漫步古镇,江南水乡的朦胧气息让人沉醉,西塘的美丽与自在便在此刻完美展现。
传说在春秋时期,伍子胥兴建水利工程,引导胥山之水灌溉这片土地。为了铭记他的功德,这里被称为“胥塘”。而吴侬软语中,“胥”与“西”发音相近,因此“胥塘”也被称为“西塘”。唐宋时期,得益于水运的便捷,西塘逐渐繁荣起来,沿河建屋,临水而市,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集镇。至明清时期,西塘已经成为江南的重要手工业和商业重镇。
古镇西塘,既有春秋的水乡风貌,又有唐宋的集镇繁华,还有明清的建筑遗韵,这些历史痕迹与现代的人文相结合,成就了西塘独特的魅力。
近日,11月1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正式发布。示范区涵盖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面积约2300平方公里。其中,青浦区的金泽镇、朱家角镇,吴江区的黎里镇,嘉善县的西塘镇及姚庄镇被选为一体化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总面积约660平方公里。
浙江省发改委的相关负责人解释,《总体方案》中的浙江片区将致力于在承接整体定位的基础上,激发地方特色魅力,发挥其独特价值,全力打造创新创业活力湖区、江南水乡品质家园及特色文化传承典范。
西塘镇党委副书记兼镇长马红屏指出:“做好‘水’的文章,既是五镇共同的原有底色,也是对示范区生态绿色发展宗旨的契合。无论是青浦的蓝色珠链,还是西塘的水乡风情,都是未来吸引经济发展的重要风景线。”
青嘉吴间的民歌相传
古镇的雨景中,白墙灰瓦如画,石桥弯月如梦。《雨里西塘》的七绝流传广泛。嘉善的田歌在嘉善民歌专家韩金梅看来,才是真正的文化瑰宝。
嘉善田歌,作为江南地方文化中的独特民歌品种,以其清亮优美的旋律和浓郁的水乡韵味著称。作为嘉善本土的重要文化遗产,嘉善田歌在传统文化和音乐价值上具有特殊地位。
韩金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谈及长三角一体化,其实我们民歌早已一体化。嘉善田歌、青浦田山歌、吴江山歌,都是相似的民歌。”她解释说,这些独特的民歌品种是青嘉吴地区的“限定版”,一旦扩展到其他区域便不再如此。
嘉善田歌的代表作《五姑娘》流传已久,讲述了清代浙江嘉善农村的真实故事。美丽的水乡女子五姑娘爱上了勤劳的长工徐阿天,但这段恋情遭到恶势力干涉,最终以悲剧收场。2004年,取材于嘉善田歌的音乐剧《五姑娘》获得第十一届文华大奖。韩金梅提到,嘉善田歌有多种曲调,如滴落声、落秧歌、埭头歌等,这些曲调有的平稳流畅,有的悠扬高亢。
唱嘉善田歌。
韩金梅进一步指出,青嘉吴地区的民歌唱腔和曲调相似,只在细节上有所差异。青浦有一种小山歌,讲述故事的方式略有不同,而嘉善田歌则较长,四句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嘉善的“欧哎”和吴江的“呜哎”虽然不同,但旋律基本相近。她提到,早在3000年前,吴越地区已经有了共同的文化基础,包括江南水乡、吴方言以及田山歌,“一体化的发展早已存在。”
今天,嘉善田歌不再仅仅是田间劳作的产物。韩金梅希望未来能将田歌与现代艺术形式结合,例如用交响乐表现田歌,将其搬上舞台时融入音画、舞蹈、背景等元素。年过七旬的韩金梅一边在田歌传习所讲学,一边组建了田歌合唱团。她憧憬着,将来水系贯通,田歌能从金泽、朱家角一路唱到西塘和姚庄,成为江南水乡的一道靓丽风景。
古镇风韵。
田间米香,回味无穷
从古镇的繁华走向乡村,沿着北行的道路,稻田有的已经被收割,只剩黑色的沃土吸收雨水;而有的稻田仍旧金黄一片,稻穗沉甸甸的,尽管不如随风摇曳般优美,却也添了几分丰收的喜悦。
曾是种粮大户的王志康,如今是西塘镇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志康开车迅速,讲话也快,电话铃声响未起,他已喊出“喂”。
今年5月成立的西塘镇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资金+农田”的模式,将全镇18个村的农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由公司统一规划经营。这种“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旨在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公司已流转农田1.8万亩,通过市场化运作和规模化经营,提高“西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王志康提到,过去几年他种植了大规模的稻田,今年则减少至250亩。他解释说:“虽然我们西塘的稻米品质优良,但销售仍面临挑战。比如下甸庙村的‘蛙蛙响’品牌,虽然品质很好,但销售渠道有限。”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镇里成立了农业发展公司,希望在两到三年内,将4万多亩土地流转集中,推动机械化一体式作业。这样不仅能减少掠夺性经营,还能提升稻米产量和质量。王志康解释道,土地统一管理后,可以有效布局,方便机械化作业,同时统一采购稻种和农资,减少中间环节,提高亩均效益。“村里的服务队全程指导种稻技术,遇到问题可以得到专业帮助。”
采访期间,有大户电话询问收割稻谷的时间,王志康回应说:“这两天下雨,最好再等一等,稻种已经收好了,割稻子也无妨。”
王志康认为,江南平原适合机械化水稻种植。他指出:“西塘地势低洼,水网密布,适合水稻生长。我们还试验了120亩生态稻,基本做到‘零化学使用’。尽管成本有所上升,但稻米品质大幅提升。”
明年,计划将试验面积扩展到200亩。他希望将西塘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嘉善、苏州吴江、上海青浦等地区,同样是江南鱼米之乡。“我们自己田里种的米,吃起来更香。”
《有福而居》。
感受雪花的声音
在展望未来的王志康
对未来的展望中,王志康充满了期待与忧虑。他关注的不仅是如何提升稻米品质,还包括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与优化存储方式。譬如,农田改造后如何实现种养结合,利用家禽家畜的排泄物肥沃土壤,这样不仅能减少外购肥料的费用,还能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他也考虑到储米问题,是否能借鉴日本经验,将稻米储藏在冷库中以保持其口感,毕竟江南大米到次年夏季就容易陈化,基础设施的提升是当务之急。
在谈到存储和运输时,嘉兴惠鸿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新伟是个经验丰富的行家。早在公司设在苏州吴江区时,王新伟就已经在规划如何更好地处理食品时效性问题。2016年,公司迁至西塘的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这一决策主要考虑到西塘的地理位置和保税区的政策优势。王新伟指出:“在保税区内,通关速度显著提升,检验检疫证书通常需要12-15个工作日,但在保税区内最多不超过10天,这对保持食品新鲜尤为重要。”
王新伟的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从2016年的500多个货柜增加到今年的1500个货柜。他计划将西塘仓库现有的300平方米展示窗口扩展为2000平方米的直销门店,经营品类也将增至1万种,同时在嘉兴嘉善、苏州吴江等地开设分店。他希望通过直销店吸引更多古镇游览的游客,将客流量转化为实际销售。
展望未来,王新伟对西塘的地理位置和综合保税区的优势充满信心。他相信,随着仓储规模的扩大和业务的拓展,西塘将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游客,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古镇的魅力与现代商业的结合。
西塘作为古镇与现代发展的交汇点,不仅保留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创新。无论是田歌的传承,还是农业的现代化,亦或是商业模式的升级,西塘都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随着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的推进,西塘将继续在这片江南水乡中绽放独特的光彩,吸引更多的人们去感受她的魅力与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