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梁换柱的意思 成语偷梁换柱
古建筑中的“偷梁换柱”
,并非我们常见的技巧性诈骗手段,而是一种在古代建筑修缮中使用的专业技法。
这一术语指的是在不影响整体结构的情况下,巧妙地更换大梁或柱子的修缮方法。你或许会误以为这是一种破坏行为,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维持建筑结构稳定性的精妙工艺。
在古建筑修缮中,“偷梁换柱”分为两种主要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支撑杆支撑住柱子连接的所有构件,从而卸下柱子的重量,然后挖出柱基石,更换新的柱子。第二种方法则是在不移动柱础石的情况下,通过支撑杆将柱头附近的构件抬起,减少柱底的压力,以便更换新柱子。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梁枋的更换,无需动柱。
古代建筑的结构复杂精细,柱子与梁枋的榫卯连接尤其讲究精准。在这样精密的结构中,“偷梁换柱”这种修缮方法也显得尤为考究和富有挑战。
最初,“偷梁换柱”可能只是工匠们的一句笑谈,但随着古建筑技术的发展,它逐渐演变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专业术语。
除了“偷梁换柱”,中国古建筑中还有许多独特的专业名词,这些术语不仅增加了建筑的文化深度,也让我们在欣赏古建筑时能够更深入了解其技艺。
现在,让我们一同
探索
这些有趣的建筑术语吧!
两滴水
,是对中国古建筑屋檐层数的形象描述,实际上指的是两重檐。由于雨水从两层屋檐上滴落,形成两串雨滴,这一称谓便显得生动形象。
对于中高层建筑,常见的还有三层滴水瓦,这种“三滴水”构成艺术在钟鼓楼和城楼等建筑中尤为突出。依此类推,还有“四滴水”和“五滴水”的称谓。你能猜到自己所见的建筑是哪几滴水吗?↓↓↓
冲三翘四
,是一种古建筑翼角部分的施工工艺。在明清时期的官式建筑中,这种方法十分常见,用于角梁的制作,使其呈现出“冲出”和“起翘”的造型。这里的“冲”指的是水平距离,“翘”指的是垂直距离。
清代的园林亭子常常呈现出高度翘起的特点,而这种“翘”形态的建筑技法也在北京等地的古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五举、六五举、七五举和九举等形式都是清代建筑中常见的举架方式。
发戗
,是一种南方建筑中常用的构造技法,其主要有水戗发戗和嫩戗发戗两种工艺。江南建筑的翼角一般比北方建筑翘得更高,更具艺术感。
抱肩
回肩
,是古建筑木作中的重要技法,分别用于柱子与额枋之间的连接。抱肩指的是在榫头两侧刻出弧线,以增加接触面积,而回肩则在榫头做完后向反方向抹角倒圆,使肩膀不与柱面接触。
叉手
,是一种古建筑中斜向承重的构件,也称“斜柱”。它在汉代就已出现,并在南北朝、宋朝的壁画和建筑遗存中常见。到了元代,它的尺寸有所缩小,明清时期逐渐被淘汰,这显示了古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盘头
,是古建筑墙体墀头的一部分,也称“稍子”。传统建筑中的盘头分为多个层次,包括荷叶墩、半混、炉口等。
仙人
,是古建筑屋脊上装饰物的一种,因其骑有一只鸡而被称为“骑鸡仙人”。它是清代官式建筑屋顶檐角的装饰品,但在实际功能上也承担了象征性作用。
走兽
,是古建筑屋脊上的另一种装饰元素,它们排列在仙人身后,包括龙、凤、狮子等。数量多时可达十个,代表了不同的封建等级。故宫中,金銮宝殿(太和殿)集齐了十样走兽,而其他殿宫则根据等级有所不同。
古建筑在经历了岁月的风雨后,如今真正保留至今的已经不多。我们在欣赏这些古建筑的美丽时,除了惊叹其空间和技艺,也应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图 | 长安右门,拆除于1952年。
图 | 北京地安门,拆除于1954年底,北京皇城四门之一。
当我们在赞美古建筑的美时,千万不要只是停留在表面,要真正弄清楚它们的独特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