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史故事大揭秘:那些耳熟能详的四字成语背后的故事
1. 画蛇添足 - 这个故事源自战国时期,讲述了楚国的大臣子胥为了阻止吴王夫差攻打楚国,故意在已经画好的蛇身上添上脚,结果反而被吴王识破。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坏了事。
2. 指鹿为马 -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赵高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故意将一只鹿说成是马,以此来试探群臣的反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混淆是非的行为。
3. 亡羊补牢 -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燕策》,讲述了一个农夫丢失了羊圈里的羊,但及时修补了羊圈,防止了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措施,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4. 掩耳盗铃 - 这个故事源自《吕氏春秋·自知》,讲述了一个人偷铃铛时怕别人听见,于是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就能欺骗自己。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自欺欺人的行为。
5. 杯弓蛇影 - 这个故事源自《乐府诗集·瑟调曲》,讲述了一个人看到酒杯中的弓影误以为是蛇,后来发现只是弓的影子。这个成语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自寻烦恼。
6. 狐假虎威 - 这个故事源自《战国策·齐策》,讲述了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他人。
7. 滥竽充数 - 这个故事源自《韩非子·内储说上》,讲述了南郭先生不会吹竽,却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冒充会吹,最终被发现。这个成语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
8. 一箭双雕 - 这个故事源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利用韩信的计策,一举消灭了项羽和陈胜的残余势力。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举两得,一举成功。
9. 画龙点睛 - 这个故事源自《世说新语·巧艺》,讲述了张僧繇在壁画上画龙时故意不点眼睛,以显示其技艺之高超。后来有人好奇点上了眼睛,龙顿时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用来比喻说话或写文章时,加上关键一笔使内容更加生动有力。
10. 对牛弹琴 - 这个故事源自《列子·汤问》,讲述了一位音乐家给一头牛弹奏琴曲,但牛听不懂音乐,所以音乐家的琴声在牛耳边显得毫无意义。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