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不明白为啥刻舟求剑那么蠢 还以为古人真这么傻呢
小时候读“刻舟求剑”的故事,总觉得那个楚人太蠢了,剑掉水里了,不赶紧下水捞,反而把船上的记号给刻下来,等船停了再去找,这不是明摆着找不着吗?那时候甚至觉得,古人是不是真的这么傻,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觉得他简直是“非蠢即蠢”。
但随着慢慢长大,接触的事情多了,才渐渐明白,有时候我们看问题,确实容易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或者说是“固着思维”。就像刻舟求剑的人,他可能不是真的愚蠢,而是他的思维被“船”这个载体给固定住了。在他看来,船的位置是固定的,只要找到那个记号,顺着记号画条线,剑不就应该在原来的垂直点下了吗?他可能没有考虑到,船在水上漂,水流会带着船走,位置早就变了。
这就像我们有时候遇到问题,会习惯性地用固有的模式去思考,而忽略了问题的核心或者环境的变化。刻舟求剑的“蠢”,其实更像是一种思维上的“惯性”或者“局限性”,提醒我们看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要动脑筋思考,要考虑到事物本身的运动变化规律,而不是被眼前的现象所迷惑。所以,这个故事并不是在嘲笑古人的智商,而是在用一种看似荒诞的方式,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观察和思考要结合事物的实际情况,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