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班级乱哄哄:实用妙招让你轻松搞定小混乱


大家好啊,我是你们的班老王,也是一位在教育事业上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教师。今天想跟大家掏心窝子聊聊一个咱们老师都头疼的问题——班级乱哄哄。相信每个老师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刚走进教室,就听见嗡嗡的喧闹声;上课铃响了半天,学生们还是磨磨蹭蹭;小组活动时,这边讨论得热火朝天,那边已经乱成一片……哎,真是让人心力交瘁。

第一章 了解乱哄哄的根源:为什么我们的班级会乱

要解决班级乱哄哄的问题,首先得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不能盲目地采取一些表面措施,那样只会治标不治本。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也犯过这样的错误。记得我接手一个特别乱的班级,第一天上课,班上的学生就像一群没头苍蝇一样乱飞。我当时气得火冒三丈,当场就宣布了一系列严厉的惩罚措施。结果呢,学生们表面上服了,但心里却更加不服气了。后来我冷静下来,开始观察这些学生的行为,才发现他们之所以这么乱,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

很多学生缺乏规则意识。他们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像我班上有个叫小明的学生,他上课经常说话、做小动作,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故意捣乱,后来才知道他根本不知道上课应该怎么做。我跟他谈过好几次,每次他都是一副"我听不懂"的表情。这让我意识到,对于这类学生,光靠惩罚是不行的,还得让他们明白规则是什么,为什么要遵守规则。

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在信息的时代,孩子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各种电子产品、游戏、短视频吸引。我班上就有几个学生,上课时眼睛盯着手机,手指不停地滑动屏幕。我批评他们的时候,他们还会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我在用学习软件。"这让我意识到,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要求学生完全专注了,而要学会引导他们如何有效地利用时间。

很多学生缺乏目标感。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上课自然就会感到无聊,进而表现出各种乱七八糟的行为。我班上有个学生,成绩一直不好,上课经常睡觉。我找他谈话,才知道他觉得自己永远也考不上大学,所以干脆放弃学习了。这种心态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作为老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目标。

班级管理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有些老师过于严厉,有些老师过于放任,还有些老师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我刚开始当老师的时候,就属于后者。我总是用自己小时候被老师管的方式去管理学生,结果发现完全不管用。后来我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知道每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管理方法也应该因人而异。

班级乱哄哄的问题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作为老师,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责任归咎于学生,而应该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班级乱哄哄的问题。

第二章 建立清晰的规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话说回来,规矩到底有多重要?我敢说,建立清晰的班级规则是解决班级乱哄哄问题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我班上有个学生,刚来的时候特别乱,上课说话、下课打闹,跟个"小混混"似的。后来我跟他谈了话,发现他根本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于是我就跟他一起制定了班级规则,并且告诉他,如果违反了规则,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没想到,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几个月下来,这个学生的表现有了很大的改善。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建立班级规则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规则要少而精。我建议老师不要制定太多规则,那样学生记不住,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5-10条核心规则就足够了。我自己的班级规则就只有6条,比如:上课要认真听讲、发言要举手、按时完成作业、尊重同学和老师、保持教室整洁、爱护公物。这些规则简单明了,学生很容易记住。

规则要制定不能由老师一个人说了算,而应该让学生参与进来。我每学期都会和学生讨论班级规则,最后大家一起投票决定。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遵守。比如,有一次我在制定"上课说话"这条规则时,学生们就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见。有的说应该罚站,有的说应该扣分,还有的说应该请家长。最后我们投票,"发言要举手"这条规则以高票通过。你看,这样制定出来的规则,学生自然会更愿意遵守。

规则要明确具体。不能说"上课要专心",而要说"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说话,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我班上有个学生,之前总是把"上课要专心"这句话当耳旁风。后来我把规则改得更具体了,他遵守起来就容易多了。还有,规则要提前公布,让学生有心理准备。我会在开学第一天的班会课上,把班级规则一条一条地念给学生听,并且解释每条规则的意义和违反规则的后果。

规则要严格执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规则制定了,却不严格执行,那规则就失去了意义。我自己的做法是,先跟学生强调规则的重要性,然后一旦发现有人违反规则,就按照事先说好的后果处理。处理方式要灵活,不能一成不变。有时候可以批评教育,有时候可以请家长,有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承担责任。但无论如何,都要让学生明白:违反规则就要付出代价。

建立清晰的规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理解规则的意义。我会在班会课上,用一些小故事、小案例来解释每条规则的重要性。比如,讲到"尊重同学和老师"这条规则时,我会讲一个关于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到"保持教室整洁"这条规则时,我会讲一个关于环保的小故事。这样既生动有趣,又能让学生明白规则的意义所在。

第三章 运用积极的强化: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说到班级管理,很多人都会想到"惩罚"。确实,惩罚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我不太赞成过度使用惩罚。因为惩罚只能暂时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却不能让他们真正明白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而且,过多的惩罚还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引起逆反心理。我自己的班级管理经验告诉我,积极的强化往往比惩罚更有效。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运用积极的强化呢?这里有几个建议:

要及时表扬。学生做出好的行为后,要立刻给予表扬。我自己的做法是,每天都会找出几个表现好的学生,在班会课上点名表扬。有时候我也会在走廊上、课间的时候,突然叫住某个表现好的学生,当面表扬他。我发现,及时的表扬对学生的激励作用非常大。比如,有一次我班上的小丽主动捡起了地上的一片纸屑,我马上就表扬了她,说她是"环保小卫士"。从那以后,她经常主动做这种小事。

要具体表扬。不能笼统地说"你真棒",而要说"你今天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很积极,真是个好学生"。具体的表扬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到底哪里做得好,从而更有动力继续这样做。我班上有个学生,之前上课总是不专心,后来我开始具体表扬他,比如"你今天坐得比昨天端正多了""你今天回答问题声音很响亮",慢慢地,他的上课状态就有了很大的改善。

要多样化表扬。不能总是口头表扬,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可以发小红花、小星星,可以让他当一天的小干部,可以请他上台表演节目等等。我自己的做法是,准备了一个"表扬墙",每次表扬学生的时候,就在墙上贴一张小红花。学生们都很喜欢得到小红花,为了得到小红花,他们会努力做得更好。有时候我也会搞一些小竞赛,比如"看谁上课发言最多""看谁作业完成得最好",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

要让学生参与表扬。可以让学生互评,也可以让学生给自己评。我自己的做法是,每周班会课的最后五分钟,让学生互相表扬。有时候我也会让学生给自己写小纸条,说说自己这周做得好的地方。我发现,让学生参与表扬,不仅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积极的强化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我班上有个学生,之前特别自卑,总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后来我开始用积极的强化,发现他的变化很大。有一次,他主动帮助了另一个同学,我马上就表扬了他,说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