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名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道出创作真谛让人深思
李商隐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寥寥十字,却道尽了创作的真谛,引人深思。这其中蕴含着两层意义:一是文章的价值在于其能够超越时空,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二是创作的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
文章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事,是因为它承载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优秀的文章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甚至改变人的思想。这种力量是强大的,能够穿越时空,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正如杜甫的诗作,历经千年,依然被人们传诵,就是因为他的诗中蕴含着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
然而,创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与挫折。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无数的失败和自我怀疑。只有真正经历过创作的人,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甘苦。正如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这首词看似豪迈,但背后却是苏轼屡遭贬谪的苦涩经历。只有苏轼自己才知道,这首词中蕴含了多少的心酸和无奈。
因此,创作的真谛在于,既要追求文章的千古流传,又要勇于面对创作过程中的得失。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这也正是李商隐这句诗的魅力所在,它不仅是对创作的一种总结,更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