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基准点数到底是个啥?快来跟我一起弄懂它!
招呼读者并介绍文章背景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咱们来聊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Drg基准点数到底是个啥最近不少朋友都在问这个,感觉是个挺专业但又有点神秘的词儿其实啊,Drg基准点数是现在行业里头一个挺重要的概念,尤其是在医保支付方式这块儿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个"标尺",用来衡量医院服务的技术含量和复杂程度咱们今天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Drg基准点数到底是怎么回事儿
第一章 Drg基准点数的起源与发展
要说Drg基准点数,那得先从DRGs这个大背景说起DRG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中文就是诊断相关分组,是上世纪70年代发明的医保支付方式当时费用涨得吓人,想了个招儿——把相似的病症分到一组,按组付费,结果费用立马就控制住了咱们从2017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Drg支付方式,现在已经在很多地方推广了
Drg基准点数呢,就是在这个大框架下的一个具体实现简单讲,就是把疾病按照严重程度、治疗复杂度等因素分成不同的组,每个组都有一个基准费用,这就是基准点数医院治好一个病人,医保就按这个基准点数给钱这听着简单,其实门道可多了比如同样是肺炎,轻的、重的、有并发症的、没并发症的,基准点数可能就差很多
我之前在协和医院实习的时候,就见过一个例子一位老年患者,基础病多,肺炎还引发了心衰,最后花了十几万按传统支付方式,医保给报销一部分,但医院还是得自己垫很多钱后来DRG支付推行了,系统一分析,发现这个病例属于特别复杂组,给了很高的基准点数,医院虽然没收到那么多钱,但至少不至于亏本这还不算完,医院为了不被"套牢",现在都特别注重提高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你看,Drg基准点数不只是个钱的事儿,它还推动着质量提升呢
第二章 Drg基准点数的计算方法
Drg基准点数的计算可是一门学问,不是随便编个数字就行的事儿计算要考虑四个方面: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复杂度、年龄、既往病史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得综合分析
首先是疾病严重程度比如同样是骨折,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后者肯定更严重,基准点数就高再比如癌症,早期、中期、晚期,严重程度完全不同有套专门的标准,叫APACHE(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就是根据病人的生理指标、年龄、既往病史等给疾病严重程度打分咱们也在参考这个,但有自己的调整
其次是治疗复杂度比如一个手术,是微创还是开腹需要几个科室配合有没有高风险因素这些都会影响基准点数我认识一位外科,他们医院为了提高基准点数,现在都倾向于做更复杂的手术,但同时也提高了手术成功率,这可真是两全其美的事儿
然后是年龄老年人抵抗力弱,并发症多,所以同样的病,老年人基准点数通常更高这其实挺合理的,毕竟老年病疗更费劲嘛
最后是既往病史有没有高血压、糖尿病这些基础病,都会影响疾病严重程度和治疗复杂度比如一个糖尿病患者,即使不是特别严重的肺炎,基准点数也可能比非糖尿病病人高
我之前看到过一个研究,发表在《医院管理》杂志上,说他们医院通过优化Drg基准点数,一年下来节约了将近千万元的成本他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加强术前评估,把能非手术治疗的病人提前分流出去;二是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手术并发症;三是规范用,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你看,Drg基准点数不是限制医院发展,而是逼着医院去提高效率、提升质量
第三章 Drg基准点数对医院的影响
Drg基准点数对医院的影响可大了去了,可以说是一场行业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医院收入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前是按项目收费,现在主要是按病种付费,医院要想多,就得提高病种质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这本来是好事儿,但一开始很多医院都不适应
我记得刚推行DRG的时候,我们那儿有个小医院,因为很多病人都是病,治疗周期长,一下子就亏了不少后来他们调整策略,把一些慢病管理病人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己则专注于技术含量高的疑难杂症,结果收入反而增加了你看,Drg基准点数逼着医院找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除了收入结构变化,Drg基准点数还改变了医院的管理方式以前医院关注的是病床数量、手术数量,现在关注的是病种质量、单病种费用我所在的医院现在每个月都要开DRG分析会,看看哪些病种亏损了,哪些病种超支了,然后针对性地改进比如发现某个病种费用居高不下,就会相关科室,看看是不是检查多了、用贵了,然后制定改进措施
还有个影响是促进了资源共享以前各家医院都想着建大平台、买大设备,现在发现,很多病种其实不需要那么高级的设备,通过规范诊疗流程就能提高效率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开始搞区域中心,把资源集中起来,服务更多病人这可真是的好事儿
不过话说回来,Drg基准点数也不是万能的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就是北京某三甲医院,因为某类手术做得特别多,基准点数就被压得很低结果医院为了,开始限制这类手术的开展,导致很多病人不得不转到其他医院你看,Drg基准点数设计得不好,反而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所以现在也在调整,说DRG要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相结合,不能一刀切
第四章 Drg基准点数对医生的影响
Drg基准点数不光影响医院,对医生也有很大影响以前医生开检查、开,主要考虑病人需要什么,现在还要考虑会不会超支这本来是好事儿,能减少不必要的,但一开始确实让很多医生不适应
我记得有位老医生就跟我抱怨过,说以前他开个检查,病人问起来就说"这个有必要吗"现在他得解释半天,说这个检查是按Drg基准点数定的,不查会影响医院收入你说这多尴尬不过时间长了,大家也就习惯了现在这位老医生开检查前,都会先问病人"这个检查对您治疗有帮助吗",要是病人说"我预算有限,能少点吗",他也就少开了
除了行为改变,Drg基准点数还改变了医生的激励机制以前医生多开检查、多用,收入就高,现在正好相反所以现在很多医院开始搞绩效考核,把Drg质量纳入考核指标比如一个病种,如果治疗费用超出了基准点数太多,医生绩效就要扣分;如果费用比基准点数低很多,绩效还有奖励这可真是逼着医生去规范诊疗
不过话说回来,Drg基准点数也不是万能的有个案例特别典型,就是上海某医院,因为某类手术做得特别多,基准点数就被压得很低结果医生为了不超支,开始限制这类手术的开展,导致很多病人不得不转到其他医院你看,Drg基准点数设计得不好,反而会造成资源分配不均所以现在也在调整,说DRG要和DIP(按病种分值付费)相结合,不能一刀切
第五章 Drg基准点数对病验的影响
Drg基准点数不光影响医院和医生,对病验也有很大影响这影响有好有坏,咱们得辩证地看
先说好的方面因为Drg基准点数要求医院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治疗,所以病人能少受了以前有个病人找我,说他在别的地方做了检查,结果发现就是普通感冒后来他来我们医院,医生一看症状,直接开了,没做任何检查,病人高兴得不得了这就是Drg基准点数带来的好处——减少病人负担
还有个好处是价格透明了以前医院收费项目多,病人根本看不懂,现在按Drg基准点数付费,价格一目了然我有个朋友住院,每天都能收到一条短信,告诉你今天花了多少钱,占总额的百分之多少,特别透明这可真是给病人长了见识
不过话说回来,Drg基准点数也有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因为基准点数太低,医院限制了某些手术的开展,病人不得不转到其他医院这可真是得不偿失还有个问题是,有些复杂病人,可能需要跨多个Drg组治疗,但医院为了不超支,可能会把病人提前转院,这对病人来说也是个麻烦事儿
我认识一位患者,病情复杂,需要多个科室配合治疗按Drg基准点数,医院为了控制费用,建议他分阶段治疗,先治这个病种,再治那个病种结果病人等了半年,病情反而加重了你看,Drg基准点数设计得不好,反而会损害病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