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不是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哦


霾的真相:我们呼吸的空气,到底怎么了

欢迎来到我的世界

嘿,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霾的真相:我们呼吸的空气,到底怎么了》咱们都知道,雾霾这玩意儿,这几年简直成了咱们生活的常态每天早上出门,是不是都得看看手机上的空气质量指数灰蒙蒙的天空,呛得人睁不开眼的空气,还有那些让人心慌的口罩,这一切都让人觉得,空气这东西,越来越不友好了但你知道吗很多人把雾霾的“锅”都甩给了汽车尾气,觉得只要汽车少跑点,雾霾就能少点哎,今天我就要站出来说句话:霾不是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哦

咱们先来聊聊背景雾霾,这可不是什么新东西最早人们可能觉得,就是冬天烧煤取暖搞出来的事儿后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汽车多了,工厂也多了,雾霾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雾霾天简直成了“家常便饭”2013年的时候,PM2.5这个词儿一下子就火遍了全网,很多人可能都记得那时候的“穹顶之下”那篇文章,一下子就引爆了全民对雾霾的关注那时候,很多人就开始呼吁限行、推广新能源汽车,认为这就是解决雾霾问题的“灵丹妙”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就想从科学的角度,给大家好好扒一扒雾霾的真相

一、霾的构成:不仅仅是汽车尾气那么简单

1. 霾到底是什么?

咱们先得搞明白,霾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霾就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颗粒物,这些颗粒物让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空气质量也跟着差一大截这些颗粒物的大小一般在2.5微米以下,也就是咱们常说的PM2.5为啥PM2.5这么重要因为这种颗粒物特别小,可以直接钻进咱们的肺泡,甚至还能进入血液循环,长期吸入肯定没好事儿除了PM2.5,霾里还有很多其他的颗粒物,比如PM10、硫酸盐、硝酸盐、有机物等等

2. 霾的来源:远不止汽车尾气

很多人一提到霾,就想到汽车尾气确实,汽车尾气是霾的一种来源,但绝对不是主要的来源根据很多研究,汽车尾气对霾的贡献其实并不大2015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市的PM2.5来源中,本地排放只占了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外来的也就是说,北京的雾霾,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周边地区飘过来的

再看看其他的研究2017年,清华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对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本地排放的贡献率大约在30%左右,而外地传输的贡献率则在50%以上这个数据说明什么说明咱们自己家产生的雾霾,其实没想象中那么严重,更多的是“别人家的雾霾”飘过来的

3. 霾的来源有哪些?

那么,除了汽车尾气,霾到底还有哪些来源呢其实,来源还挺多的,主要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

- 扬尘:比如风一吹,地上的沙尘就飘到空中了

- 海盐:海边的地区,海风吹过来,带点海盐颗粒

- 火山爆发:这个比较极端,但也能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 生物燃烧:比如森林火灾、秸秆焚烧等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

- 工业排放:各种工厂,尤其是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等等,都会排放大量的颗粒物

- 燃煤:虽然现在大城市都用天然气了,但一些中小城市、农村地区还在用煤,尤其是冬天取暖,那排放的颗粒物可不少

- 农业活动:比如施肥、秸秆焚烧等等

- 汽车尾气:虽然不是主要来源,但也是一部分

- 扬尘: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等

4. 实际案例:京津冀的雾霾,到底是谁的“锅”?

咱们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看看霾的来源到底有哪些京津冀地区是雾霾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很多人觉得这主要是因为汽车多、工厂多,所以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主要来源但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

2018年,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对京津冀地区的雾霾来源进行了分析,发现工业排放和燃煤是主要的本地来源,但外地传输的贡献率同样很高也就是说,京津冀的雾霾,是本地排放和外地传输共同作用的结果

再看看具体的行业2019年,北京市环保局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北京市的工业排放主要集中在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比如,燃煤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燃烧大量的煤炭,产生大量的PM2.5和二氧化硫钢铁厂在炼钢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烟尘

5. 霾的形成机制:不只是颗粒物那么简单

霾的形成,不仅仅是颗粒物本身,还跟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比如,温度、湿度、风力、风向等等,都会影响霾的形成和扩散

举个例子,2013年那场严重的雾霾,就跟当时的气象条件有很大关系当时,华北地区上空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逆温层,也就是说,低空的温度比高空的温度还高,导致空气很难上升,污染物也就很难扩散再加上当时风力较小,污染物就在近地面不断累积,最终形成了大范围的雾霾

再比如,2018年冬天,京津冀地区又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同样也是因为气象条件的影响当时,冷空气活动较弱,暖湿气流强烈,导致近地面湿度较大,有利于颗粒物的二次生成风力较小,污染物再次在近地面累积,形成了大范围的雾霾

6. 霾的健康影响:不只是咳嗽那么简单

霾对健康的危害,绝不仅仅是咳嗽、呼吸困难那么简单长期吸入霾中的颗粒物,会对咱们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系统造成危害

呼吸系统:霾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咱们的肺泡,甚至进入血液循环长期吸入,会导致哮喘、支气管炎、肺功能下降等等2019年,世界卫生(WHO)发布了一份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约700万人因为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系统:霾中的颗粒物可以进入血液循环,附着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收缩、血液粘稠度增加,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2018年,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在霾中,会增加心发作的风险

系统:最新的研究表明,霾中的颗粒物还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系统疾病2019年,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在霾中,会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7. 霾的治理: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

既然霾的来源不仅仅是汽车尾气,那么治理雾霾,也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咱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

控制工业排放:对钢铁、水泥、燃煤电厂等重污染行业,要加大监管力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颗粒物排放

控制燃煤: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燃煤使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要推广清洁取暖,减少散煤燃烧

控制扬尘: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的管控,比如洒水、覆盖地面等等

控制农业活动: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

控制汽车尾气:虽然不是主要来源,但也要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优化交通管理,减少汽车尾放

改善气象条件:虽然咱们不能控制天气,但可以通过人工降雨等方式,加速霾的消散

二、霾的治理: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

2. 治理霾,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

很多人觉得,治理雾霾,只要限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就行了确实,这些措施对减少汽车尾放有帮助,但绝对不是治理雾霾的“万能”就像前面咱们说的,霾的来源不仅仅是汽车尾气,所以治理雾霾,也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

举个例子,2017年,北京市实施了机动车尾号限行,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汽车尾放,对改善空气质量有帮助但同年,京津冀地区的雾霾并没有明显改善,反而因为燃煤和工业排放的增加,雾霾天气反而更多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治理雾霾,不能只盯着汽车尾气,还需要从工业、燃煤、扬尘等多个方面入手

3. 工业排放:霾的“隐形杀手”

工业排放是霾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钢铁、水泥、燃煤电厂等重污染行业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霾的重要“贡献者”

以钢铁行业为例,炼钢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烟尘再比如水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