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自然人如何行使民事行为能力大揭秘
民中自然人如何行使民事行为能力大揭秘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法律老朋友,今天咱们要聊一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民》中自然人如何行使民事行为能力这个话题可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毕竟谁还没做过点买卖、签过份合同呢今天我就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带大家一起深入探讨这个话题,看看民是怎么规定的,咱们老百姓又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一、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界定与重要性
要说民事行为能力,咱们得先搞明白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有没有能力和去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比如签订合同、买卖东西、立遗嘱等等民里对这个问题有明确规定,但说起来,这事儿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能"或"不能"
根据民第二十一条和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成年人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要是患有精神疾病或者受到其他限制,就可能影响到民事行为能力我身边就有个例子,我表哥去年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三个月后虽然康复了,但医生诊断他有一定的认知障碍后来他试着用手机转账给朋友,结果转错了好几笔,最后还是得我帮他处理这事儿让我意识到,民事行为能力不仅是个法律概念,更关系到咱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民之所以要规定民事行为能力,主要是为了保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试想一下,要是所有人都能随便签合同、做买卖,那后果可就严重了所以法律得有个标准,看看一个人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自己行为的法律后果
二、不同年龄段的民事行为能力划分
咱们的民对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这样划分的:
1.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这就是说,成年人基本上都能自己决定买卖什么、和谁签合同等等。
2.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我女儿今年9岁,她可以自己买文具,但要是想买手机,就得我们家长同意。
3.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我邻居家的孩子才6岁,他在超市拿了块巧克力没付钱,最后还是妈赔了钱。
我有个朋友是小学老师,她跟我说,现在很多8岁以上的孩子其实民事行为能力有限,但家长为了方便,经常让他们自己处理一些超出他们能力的事情比如有的孩子自己注册了网店,结果被骗了钱所以民规定这个年龄划分,也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
三、特殊人群的民事行为能力认定
除了按年龄划分,民还规定了其他情况下的民事行为能力问题我特别注意到,民第二十二条对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的规定: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这个规定其实很人性化我认识一位老先生,他患有阿尔茨海默病,有时候会忘记自己做过什么事,但大部分时候还能认得家人民就允许他在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买菜、和熟人聊天,但要是涉及到大额财产处置,就得由他的子女作为法定代理人代为决定
美律学者Lawrence M. Friedman曾说过:"法律的目的不是要决定一个人'实际上'能做什么,而是决定一个人'在法律上'能做什么"民的规定正是体现了这种理念,既考虑了人的实际情况,又维护了法律秩序
四、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与证明
但问题来了,怎么证明一个人有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呢民第二十四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可以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这就是说,要是有人怀疑某个人没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向法院申请认定
我看过一个案例,一位老奶奶被家人怀疑有认知障碍,但家人又不肯让她去医院检查最后她的邻居向法院申请认定她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受理后,了鉴定,最终确认老奶奶确实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确实不能辨认自己行为这个案例让我明白,认定民事行为能力不是小事,得有严格的程序
法学家Pierre Legendre曾指出:"民事行为能力的认定,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咱们民也体现了这种跨学科的理念,要求有专业的鉴定机构参与认定
五、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后果与救济
民事行为能力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关系到法律后果民第二十七条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经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该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这就是说,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的事,如果家长同意了,就有效
我有个朋友是律师,她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个12岁的男孩在网上买了个昂贵的游戏机,家长发现后很生气,说孩子没买这么贵的东西但男孩说这是他攒了很久零花钱买的最后家长还是同意了这笔交易这个案例说明,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后果不仅是法律问题,还是家庭问题
民还规定了"善意第三人保护"原则,就是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做了法律效力待定的行为,但对方是善意的,那么这个行为也有效这体现了法律对交易安全的保护
六、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变化,民事行为能力认定标准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来AI是否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民虽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为未来留下了空间
我最近看到一些讨论,有人认为将来AI可能会像人一样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但我觉得这还为时过早,至少现在AI还缺乏自我意识,无法独立判断行为的法律后果不过这个讨论很有意思,说明民事行为能力认定标准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德Rudolf von Jhering曾说:"法律不是静止的条文,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现象"民的规定也是如此,会随着社会变化而调整
---
相关问题的解答
如何申请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申请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不是件小事,得按照民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程序来申请人必须是利害关系人,比如近亲属、监护人等要是没有利害关系人申请,有关比如居委会、村委会也可以申请
申请时,需要向法院提交申请书,说明被申请人的情况,比如年龄、健康状况等法院受理后,会鉴定,由专业的鉴定机构判断被申请人是否能辨认自己行为鉴定结果出来后,法院会根据鉴定意见作出认定
我见过一个案例,一位老先生突然变得行为异常,家人怀疑他得了精神疾病他们向法院申请认定他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院受理后,委托精神卫生中心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是老先生患有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确实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法院最终作出认定,老先生的妻子成为他的法定代理人
需要注意的是,认定程序不是一蹴而就的,可能需要几个月时间在这个过程中,被申请人仍然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他可以收礼、接受赠与等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自己吗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当然可以自己,这不仅是他们的,也是培养他们独立能力的好机会民并没有禁止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要他们从事的工作符合他们的年龄和智力水平
我女儿今年10岁,她从小学开始就帮邻居照看宠物,每次能赚点零花钱她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学会了理财我觉得这比单纯给零花钱要好得多
根据民第十九条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帮邻居照看宠物、做简单的手工活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家长还是要适当引导比如孩子赚了钱,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规划如何使用这些钱,是存起来还是买某个东西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又能防止他们乱花钱
需要注意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事的民事法律行为必须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比如一个12岁的孩子可以自己买文具,但可能不适合自己租房子家长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让孩子有机会锻炼自己,又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民事行为能力被错误认定怎么办
要是民事行为能力被错误认定,比如本来有行为能力的人被错误认定为无行为能力人,那该怎么办呢民第二十八条规定:"依法代理被代理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