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蔓不枝的正确读音是什么?揭秘这个成语背后的秘密


“不蔓不枝”的正确读音是 bù màn bù zhī。

这个成语源自北宋文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名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在这里,“不蔓不枝”用来形容莲花的生长状态,意思是莲花不会随意蔓延生长,也不会长出枝节,形象地描绘了莲花亭亭玉立、清雅脱俗的形象。

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蔓”指的是植物的藤蔓,可以攀附他物向上生长;“枝”则是植物的枝条,通常用于横向伸展。莲花作为一种水生植物,其生长方式确实与“不蔓不枝”的描述相符,它主要通过根系固定在水底的淤泥中,茎挺出水面,花苞从茎中抽出,整体呈现出一种挺拔、清新的姿态。

“不蔓不枝”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用于比喻人品高尚、不攀附权贵、保持独立人格。它传达了一种正直、纯洁、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成为许多人修身养性、坚守原则的座右铭。揭秘其背后的秘密,不仅在于对莲花生长状态的准确描绘,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和象征意义,展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品格的推崇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