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先养性,别总想着安逸享福


招呼读者朋友并介绍文章背景

我之所以想写这个话题,是因为最近看到太多人明明生活条件不错,却总是抱怨不幸福;或者拼命追求物质享受,结果越得到越不快乐这让我想起古代哲学里的一个重要观点:"形神合一",也就是说身体和心灵要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如果我们只顾着满足物质欲望,却忽略了内心的修养,那就像盖了一座豪华的房子,里面却空荡荡的,住着也感觉不踏实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天被各种信息轰炸,压力山大,很容易变得焦虑、浮躁很多人觉得只要有钱、有地位、有物质,就能快乐,但实际上快乐是一种能力,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今天我就想从六个方面详细聊聊这个话题,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章 是心灵的根基

说到"养性",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培养一个情这个东西,不是一两天就能养成的,它更像是我们内心的土壤,决定了什么样的种子能在这里生根发芽如果你急躁、容易抱怨,那就算环境再好,你也很难感到真正的快乐

我认识一个朋友小王,他做生意很成功,住豪宅、开豪车,按理说应该很幸福,但他总是愁眉苦脸的后来我跟他深入聊了聊,发现他特别容易烦躁,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对员工要求特别苛刻他说自己压力很大,要养家糊口但仔细想想,他的压力真的比普通很多吗未必可能更多是因为他自己心态没调整好,总觉得别人欠他的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个人直到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黑暗面,才能开始真正的成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比如急躁、固执、爱抱怨等等这些缺点就像心灵的杂草,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越长越茂盛,遮住我们内心的阳光所以养性,首先就是要认识自己的性格缺陷,然后有意识地去改进

我以前也是个急性子,遇到事情总想立刻解决,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后来我学着慢下来,遇到问题先深呼吸,给自己一点时间思考慢慢地我发现,当我不再那么急躁时,反而更容易找到好的解决办法这就是养性的力量——它不是要我们变得完美,而是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己,更懂得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

第二章 安逸享福的陷阱

现在这个社会,特别流行"躺平"文化,很多人觉得人生的目标就是吃喝玩乐,追求最大的舒适度这种想法听起来很诱人,但实际上是个陷阱因为安逸享福会让人失去斗志,失去对生活的热情,最终陷入空虚和迷茫

我有个表弟,大学毕业后找了个工作特别轻松的岗位,每天就是喝茶看报,没什么压力刚开始他觉得很爽,但两年后我就发现他变得特别消沉,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他说自己觉得生活没意义,但又不知道该做什么这就是典型的被安逸享福惯坏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外,还有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我们满足前几种需求后,自然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如果只满足于安逸享福,就等于把自己困在了需求层次的中下层,永远无法体验到更高层次的快乐

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个年轻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从此过上了挥霍无度的生活但他很快发现,钱花光了就又得回去工作,那种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最后他感叹说:"我得到了全世界,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这就是安逸享福的悲哀——它看似给了我们一切,实际上却偷走了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第三章 心态决定幸福

说到养心,心态绝对是核心我们常常听到"心态决定一切"这句话,用在养心上同样适用同样的境遇,有人能积极面对,有人却怨天尤人;同样的挫折,有人能把它当成成长的机会,有人却一蹶不振这差别就在于心态

我认识一个阿姨,退休后得了癌症,医生说她活不过半年她本来是个特别乐观的人,虽然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每天依然笑呵呵地跟邻居打招呼,还坚持去公园唱歌结果三年过去了,她不仅活得好身体还比以前更健康了她说:"与其愁眉苦脸等死,不如开心活着"这就是心态的力量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75年的幸福研究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幸福与否的,不是财富、地位,而是心态和人际关系研究人员了724名男性从幼年到老年,发现那些心态积极、善于社交的人,到老年时依然快乐健康;而那些整天抱怨、孤僻的人,即使后来变得富有,也依然不快乐

所以说,养心先养性,本质上就是调整我们的心态要学会感恩,而不是抱怨;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抗拒;要学会放下,而不是执着当我们心态变了,看问题的角度自然就会不同,幸福也会不请自来

第四章 培养格的途径

情不是天生的,需要我们后天不断培养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方法很简单,就是从日常小事做起,持之以恒

第一,要学会控制情绪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关键是要学会在情绪爆发前停下来,给自己一点缓冲时间比如我以前生气时,会直接冲上去跟人吵,后来我试着深呼吸三次,然后深呼吸三次,再深呼吸三次,等情绪稍微平复了再说,效果真的很好

第二,要多包容他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果我们总是盯着别人的小毛病不放,那生活就会充满矛盾和冲突要学会宽容,理解别人,这样人际关系也会更和谐

第三,要培养感恩之心每天睡前想想今天发生了什么好事,哪怕只是阳光很好、同事帮你带了杯咖啡,都可以让我们感到幸福感恩能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美好事物上,而不是抱怨和烦恼上

第四,要坚持学习阅读、旅行、参加课程都能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懂得如何与世界相处我有个习惯,每天至少读30分钟书,长期坚持下来,感觉自己的思维越来越开阔,看问题的角度也越来越多元

第五章 安逸享福的短期诱惑

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太多了各种短视频、直播都在展示着光鲜亮丽的生活,很容易让人产生"别人过得比我好"的想法,进而追求安逸享福但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它会让你忽略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看网红晒生活,结果天天想着辞职去旅游、开咖啡馆但他自己既没有足够的积蓄,也没有相关的技能,只是沉浸在别人的生活里最后他不仅没实现梦想,反而因为整天幻想而耽误了工作,生活一团糟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我们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是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后却发现那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我们总以为安逸享福就是幸福,但当你真的过上这种生活后,可能会发现内心依然空虚因为真正的幸福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满足和成长

第六章 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那么真正幸福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呢其实很简单,就是那种既充满挑战,又能从中获得成长;既需要付出努力,又能感受到成就;既不是完全的安逸享福,也不是无休止的艰苦奋斗

我观察那些真正快乐的人,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愿意为之努力他们不怕困难,但也不贪图安逸;他们享受过程,而不是只盯着结果这种状态,就像古人说的"乐在其中",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就是灵魂按照美德而活动也就是说,当我们活得符合自己的本性,做应该做的事情时,就会感到幸福这跟我们今天说的"养心先养性"是同一个道理——先调整好心态和性格,然后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幸福之路

相关问题的解答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过于追求安逸享福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安逸享福的陷阱通常来说,如果你出现以下几种情况,可能就是过于追求安逸了:

1. 害怕改变:一遇到稍微有点挑战的事情就退缩,宁愿选择最简单的那条路,哪怕那条路看不到什么前景。

2. 总是抱怨:无论是对工作、生活还是人际关系,总是抱怨不公平、不合适,却很少主动去解决问题。

3. 缺乏目标:对未来没有规划,每天就是混日子,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4. 沉迷享乐:特别喜欢追求物质享受,比如名牌、奢侈品、美食等,但内心并不感到满足。

5. 逃避责任:不愿意承担有压力的工作或任务,总想找借口推掉。

如果你有以上几种表现,可能就是需要调整一下了记住,适度的安逸是必要的,但过度的安逸会让我们失去成长的机会,最终陷入空虚和迷茫

养性具体应该怎么做有哪些实用方法

养性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并且持之以恒这里有几个具体的方法:

1. 练习正念冥想:每天抽出10-15分钟,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感受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和想法,从而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