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猖会里的精彩瞬间和难忘名句》


《五猖会里的精彩瞬间和难忘名句》

大家好呀!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的是鲁迅先生笔下那场令人难忘的"五猖会"。这篇文章可是鲁迅先生的经典之作,记录了他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以及被父亲背诵《鉴略》的痛苦感受。我们不仅能看到鲁迅先生对教育制度的批判,更能感受到那个年代孩子们纯真的快乐和无奈。接下来,就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五猖会》的世界,看看那些精彩瞬间和难忘名句带给我们的思考吧!

一、盼望赛会的喜悦与失落

记得那是在我十岁那年,村子里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五猖会。所谓"五猖",其实就是一种迎神赛会,据说是为了驱邪避灾、祈求丰收。整个村子都沸腾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兴奋感。

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心情,简直像是要发疯了一样。每天一早,我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村口张望,看看赛会的队伍有没有开始。小伙伴们也都和我一样,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赛会的情况,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我们幻想着赛会上那些披红挂绿的"五猖"形象,想象着他们是如何威风凛凛地走过村子的街道。

"快点啦!快点啦!我都要等不及了!"我总是这样催促着小伙伴们,心里像揣了只兔子似的,怦怦直跳。那种期待的感觉,真是让人难以形容,就像是在等待一个最珍贵的礼物。

就在赛会即将开始的前一天晚上,我的父亲却叫住了我。"明天早上,你一定要背熟《鉴略》!"他严肃地说,眼睛里没有一丝玩笑的神色。我当场就愣住了,那种喜悦的心情瞬间被乌云笼罩。

《鉴略》是一部记载历史事件的书籍,当时我根本就看不懂,更别说背熟了。我试图跟父亲商量,他却毫不通融:"明天早上五点钟,我检查你背得怎么样。背不熟,你就别想去看赛会!"我无奈地低下头,心里充满了委屈和愤怒。

第二天早上,我挣扎着从爬起来,脑子里全是那些难懂的历史文字。我咬着牙,一个字一个字地背诵,汗水了我的衣服。直到五点钟,我才勉强背完了《鉴略》。当我背完最后一句话时,我几乎了,但心里却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背完了?"父亲问,眼睛里闪过一丝赞许。我点点头,迫不及待地问:"现在可以去看赛会了吗?"父亲却摇摇头:"不,你先去洗漱,然后跟我一起走。"我顿时明白了,父亲这是在考验我,看我是否真的背熟了《鉴略》。

洗漱完毕,我跟着父亲来到了村口。赛会的队伍已经开始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兴奋地四处张望,却发现父亲并没有让我去看赛会,而是让我站在一旁,看着他检查其他孩子的背诵情况。

"这个孩子背得怎么样?"父亲问一个孩子。那个孩子紧张地背诵着,我看着他的样子,心里充满了羡慕。我也想去看赛会啊!为什么我要因为背书而被剥夺这种快乐呢?

终于轮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开始背诵《鉴略》。当我背完最后一个字时,父亲点了点头,但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我松了一口气,准备跟着队伍去看赛会,却发现父亲转身就往家里走。

"爸,我们去看赛会吧!"我小声地请求。父亲却头也不回地说:"背书要紧,赛会不着急。"我站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赛会的队伍从我身边走过,心里充满了失望和愤怒。那些我梦寐以求的精彩瞬间,就这样从我眼前溜走了。

直到晚上,我躺在,翻来覆去睡不着。我想起了赛会上那些热闹的场景,想起了小伙伴们兴奋的表情,心里充满了遗憾。我想,如果我当时能够背熟《鉴略》,是不是就能去看赛会了呢?这种想法让我既后悔又无奈。

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写道:"我至今还记得,我幼时对于节日的期待,对于赛会的向往,都是那么纯粹而热烈。在那礼教的束缚下,这种快乐却常常被无情地剥夺。"这句话道出了我内心的感受,也道出了许多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命运。

二、父亲的教育与我的反抗

我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家长,他信奉"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对我要求严格,甚至有些苛刻。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所以从小就给我规定了严格的学业要求。

我至今还记得,父亲曾经给我买过许多书籍,包括《鉴略》《三字经》《论语》等等。他要求我每天都要背诵一定数量的内容,并且要能够准确地复述出来。如果我不听话,或者背不熟,他就会严厉地批评我,甚至用藤条打我。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考取功名!你如果考不上功名,就只能做一个穷小子!"父亲经常这样对我说。我虽然年纪小,但也逐渐明白了父亲的意思。他希望我能够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所以他对我要求如此严格。

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我更喜欢在外面玩耍,和小伙伴们一起追逐打闹,而不是坐在书桌前背诵那些枯燥的文字。我常常想,读书到底有什么用?为什么一定要背那些我根本就不理解的东西呢?

有一次,我在外面玩得正高兴,父亲却突然叫我去背书。我无奈地回到家里,打开书本开始背诵。可是,我根本就记不住那些文字,眼睛盯着书,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我越背越着急,越着急越背不下去。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句子都背不下来!"父亲见我背了半天也没背熟,气得大声责骂起来。我害怕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试图解释,说我真的背不下来,但父亲根本不听,只是不停地骂我,还拿起藤条准备打我。

"我不背!我不背!"我突然大声反抗起来。这是我第一次对父亲这样说话,我感到既害怕又愤怒。父亲愣住了,藤条停在半空中,没有落下来。我看着父亲,勇气继续说:"读书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背这些我根本就不理解的东西?我宁愿出去玩耍,也不想背这些没用的东西!"

父亲被我突然的反抗说蒙了,他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顶撞他。他愣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缓过神来,生气地说:"你反了天了!你一个孩子知道什么?读书是为了你自己的将来!你如果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做一个穷光蛋!"

我看着父亲愤怒的样子,心里充满了委屈。我想告诉他,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我没有说出口。我只是默默地流眼泪,心里充满了愤怒和无奈。

鲁迅先生在《五猖会》中也提到了父亲的教育方式:"我的父亲对我要求严格,他希望我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人。他常常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我,他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法。这种教育方式却让我对读书产生了厌恶,也让我对父亲产生了怨恨。"

鲁迅先生的话让我感到很认同。我确实对读书产生了厌恶,对父亲也充满了怨恨。我恨他为什么对我要求这么严格,为什么不能让我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地玩耍。我也恨那些枯燥的书籍,为什么一定要我背下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理解了父亲的想法。他虽然教育方式不对,但他希望我能够有出息的心是好的。他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地教育我,所以他才选择了错误的方法。

三、赛会的精彩与我的感悟

尽管父亲我背诵《鉴略》,但我最终还是去看了一眼赛会。那天早上,我偷偷地溜出家门,跟着人群去看赛会。赛会已经开始了,整个村子都沸腾了。

赛会的队伍由"五猖"领头,他们身披红袍,头戴凤冠,威风凛凛地走在最前面。接着是各种舞龙舞狮的队伍,还有敲锣打鼓的乐队。人群里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我站在人群中,看着那些精彩的表演,心里充满了喜悦。那些"五猖"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真的变成了神灵一般。舞龙舞狮的队伍更是精彩,他们翻腾跳跃,动作灵活,引得人群中一阵又一阵的喝彩声。

"看!那个'五猖'好威风!"一个小伙伴指着队伍前面的"五猖"说。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果然,那个"五猖"穿着华丽的红袍,头戴凤冠,脸上画着夸张的妆容,走起路来昂首挺胸,仿佛真的有神灵附体一般。

"那是什么?是舞龙吗?"我又看到了一条巨大的龙,由许多人合在一起舞动。龙身上下翻腾,时而高,时而低,时而左,时而右,仿佛真的活了过来。人群中不时传来惊叹声,我也看得目不转睛。

赛会进行得越来越精彩,我完全忘记了之前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