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斩的是哪六将?揭秘历史真相


“过五关斩六将”是中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描绘的关羽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但历史上并没有确凿的记载支持关羽真的斩了六将。这一情节主要源于小说家的艺术创作,用以渲染关羽忠义勇武的形象。

根据《三国志》等正史记载,关羽在曹操败走华容道时放走了他,后来曹操又三番五次试图招揽关羽,但关羽始终以“降汉不降曹”为由拒绝。最终,在诸葛亮设计下,关羽为了兑现与刘备的承诺,带着两位嫂嫂(或嫂嫂与嫂嫂之妹)准备返回刘备处,因而离开了曹营。

所谓的“五关”指的是关羽从曹营出发,先后经过的五个关隘,包括:东岭关、洛阳、白马关、延津、荥阳。在历史上,关羽确实在东岭关、洛阳等地遇到了一些抵抗,但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说明他在这些地方斩杀了具体的将领。斩杀“六将”的说法,更像是小说家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而添加的情节。

因此,从历史角度来看,“过五关斩六将”中的“斩六将”更多是小说中的虚构情节,而非真实的历史事件。关羽的忠义和勇武确实令人敬佩,但这一传奇故事应被视为文学作品的演绎,而非史实的记录。